水墨中国 首页 文化 查看内容

如何追寻文化的价值信仰

2014-7-4 09:53| 发布者: 水墨中国| 查看: 2995| 评论: 0


  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

  中国文化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多元性。儒释道三家思想不同而又能够相互合作,共同对社会的精神出路发挥各自的作用,这既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也是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儒家思想的影响在中国传统社会所以那样大,一个原因是它和家庭伦理完全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跟社会的基本结构结合在一起。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家庭和家族为本位,形成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网络,而不是像西方那样用契约的纽带把社会连接起来。所谓“三纲”,即君臣、父子、夫妇这三纲,有两“纲”伸展到家庭。此可见家庭在传统社会的重要,同时说明儒家思想在家庭和社会结构方面,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中国文化的特点,除了包容性、多元性,还有它自身的连续性。世界上的古老文明,能够自古至今一直延续下来的不多见。中国文化的连续性使中华民族的整体张力不同于其他文化。学术界有个常提到的概念叫“多元一体”。刚才我讲了多元,“一体”是什么?“一体”就是中华民族。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汉族的人数最多,但还有很多其他的民族,少数民族有50多个,共同组成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所以讲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这个“体”,就是中华民族。陈寅恪先生讲过,如果要吸收外来文化,也必须不忘记中国本来民族的地位。陈先生讲的“本来民族的地位”,就是中华民族的“体”。文化人类学的一个概念叫“文明体国家”,这个概念香港中文大学的金耀基先生经常讲。世界上的国家很多,但是能够称得上“文明体”的很少,而中国则是一个典型的文明体国家,因为中国的文化有单独发生的历史,自成源流,有与其他民族不相同的文化体系,是一个单独的,自己发生流变的文化形态,因此是一个文明体国家,这个体就是中华民族。

  信仰问题很少有人能够回答

  作为一个文明体国家,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价值理念在今天有没有意义?如果有,都有哪些意义?

  中国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我们也经历了近代的积贫积弱和对外交往当中的屈辱,所以中国走向现代的过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现在我们国家比过去强大了一些,世界影响力增大了,国民享受到了实惠,大家都感到一种荣耀。但是,我们似乎应该有更多的尊严和荣誉,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我们已经做的和应该做的,中间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精神追求上和道德建构上,这是我们面临的非常迫切的问题。问题的核心是文化和精神价值的建构。当代的精神价值的流失是严重的,有很多空缺。中国人怎样建立自己的尊严?怎样活得更有面子?内心世界的价值认同如何建立起来,或者说怎样建立我们的精神信仰,这是当前非常重要的问题。

  信仰是什么?不要以为只有信仰宗教才算做信仰。佛教传到中国以后,走向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往知识分子层面走,形成了禅宗。但禅宗流于智辩,终极关怀的性质看不出来。如果说“瞬间即永恒”即为终极的话,那需要不断地叠加“瞬间”,而且不见“关怀”。另外一个方向往民间走,形成生活佛教,从古至今,社会各地香火很盛,但发愿者往往有所求,掺进了功利的因素,使得终极的信仰未免打折扣。而且信仰宗教的人在人众中总归是少数。如果问中国的文化人、知识分子信仰什么?这是一个富于挑战性的问题,很少有人能够回答。其实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在文化的精神价值层面来追寻这个问题。

    移动端支持
    手机扫描二维码

水墨中国 ( 京ICP备11045702号

分享到: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水墨中国

© 2001-2019 ShuimoTV.

招聘合作|战略合作|律师事务所|在线联系  

GMT+8, 2015-4-8 15:14 , Processed in 0.100590 second(s),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