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累、李津可能是目前市场受关注度比较高的两位艺术家,与徐累反映传统美学的创作方式不同,李津的作品更多是艺术家追求鲜活生活的表现。但是和徐累曾被归类于新工笔艺术家一样,李津也曾被归类于新文人画派。“说我的作品是‘新文人画’,是就它只取文人墨戏的因素,而抛弃了文人的精神——高雅和淡泊,多少表达了当代人的生存感觉。很多人都认为我自己也属于‘新文人画’派中,但我一次都没参加他们的活动。我认为这是批评家归类的事情,其实很多的规定还不是文人概念上的东西,或者说已经远离了文人精神。我一直认为文人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生存状态,包括他看待和认识世界的态度。我倒觉得现在提文人画是在借助文人这两个字,甚至跟人都没有关系,更多的是一种样式。” 2013年对于李津来说是丰收的一年,凭借个展的精彩表现,他获得了多个水墨类艺术家的大奖。而每当他登台领奖时,除了大胡子之外,菜篮子必然要如影随形,这也成了他的一个标志。 “可能在天津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喜欢买菜,而且是天天提着篮子在街上转悠。篮子对我已经是一个符号,里面装不装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我的某种载体。”最初的李津曾提着菜篮子去看展览,让很多人都非常紧张,以为他要搞行为艺术;后来随着他带着篮子出入了更多的场所,自己反而觉得这个篮子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个篮子和他都为对方赋予了一个新的身份。“我去大使馆签证,出境时手里都拿着篮子。大使馆或者机场的检查人员什么样的人都见过,就是没见过出境手里还提一篮子的。不过现在这种篮子是越来越难买了,基本上我的朋友走在哪看见有卖的就顺手给我带几个回来,这种篮子就是路边随便编的那种,但是现在却越来越难见到了。” 和徐累一样,李津的作品也经历了一个从不被关注到慢慢被人们记住的过程。“说老实话到今天我能够鼓励自己,表扬自己的不是因为我画得多好,是因为我的画一直有很长时间不被人接纳,但是作为艺术家,我没有放弃,而且在我有能力画得让大家高兴的情况下,我没选择审美主流化,这个是艺术家的一种固执在里头。我身边也确实发生过开始不喜欢我的画到慢慢喜欢,后来到喜欢得不得了这个过程。这样我的成就感更强,比一开始就喜欢你的成就感还强。开始他不认同你这个人,认为你的画有很多负面的东西,到后来慢慢地被你影响,发现自己理解的艺术也有窄的地方,也许这个对艺术家本人的鼓励要更大。另外能走到今天,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一直有着一个老师的身份,一直有一份稳定的职业,不管怎样这份职业让我不太担心生计的问题,可以安心地创作。” |
如文中未特别声明转载请注明出自:水墨中国SHUIMO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