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中国首页 评论 查看内容
订阅

文章

新水墨时代,真的来了吗?

发表时间:2013-8-1 22:09作者:水墨中国 阅读(6937) 评论: 1

导读:   不得不承认的是,新水墨在近两年已经成为市场中的一块金字招牌,它的魔力席卷了一二级市场。2011 年中国嘉德逆市推出了"水墨新世界"专场,让受到当代艺术打击的拍卖市场刮起了一阵小清新之风;北京保利、北京 ...
  今天的人们在回忆起什么时候听到“新水墨”这个名词时,很多人都会对2012 年中国嘉德开设的“水墨新世界”专场印象深刻。市场的力量从来都会先行,这不由得让人想起2006 年,纽约苏富比首次开设的中国当代艺术专场。在那场拍卖中,张晓刚一件估价25 万到35 万美元的《血缘:同志120 号》拍出97.92 万美元的价格,而接下来国内的中艺博画廊博览会以成交2000万美元收场,总成交量比2005 年的1000 万美元翻升了一倍——一二级市场价格的猛增吹起了当代艺术的大泡沫,这和今天的新水墨市场的起点何其相似。

  在徐累看来,新水墨作品的界定也是有依据的,并不是什么样的水墨作品都可以被划分在这个领域中的。“这是有准则的,很多好的艺术家是靠自身的实力来证明的。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些跟风的艺术家。所以如果掉下来的话,掉下的是泡沫那部分东西。时间证明,很多有历史功绩的东西放到什么时候都不会有问题。 我们这个市场是很不健康的,现在有很多炒作的概念。最主要的是我们没有好好研究某些事情,好的和不好的事情都没有好好去研究。”

  同样的问题让国内的众多策展人也感到过迷茫,围绕着新水墨的定义与界定曾在国内引发了大讨论。曾经策划了众多当代艺术展览的策展人蒋再鸣是这个行业中的“老人”了,很多年前在新水墨这个概念还没被提起时,他就已经关注起这个独特的创作群体。在他的画廊墙上挂着当年以1000 元买来的武艺的作品,还有很多李津、郝量等现在被人们熟知的艺术家作品。“‘当代水墨’或者‘新水墨’的提法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从事当代水墨创作的人并不多,能进入我视野的也就差不多20 个人。由于市场、媒介、教育力度和热度的影响,它没有当代艺术和传统水墨的创作人群那么庞大。进入当代水墨领域需要一定的门槛,相对来说它还是在中国文化和艺术本身的语境里,在笔墨、线条之间,需要创作者在艺术材料、气韵、趣味、技法方方面面的沉淀和积累。”

  在蒋再鸣看来,新水墨的出现并非偶然。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度崛起以及独立审美的信心,艺术家和策展人都慢慢在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随着这个市场的不断扩张,新水墨被人们发掘是迟早的事情。不过现在人们对于新水墨的定义还不清晰,因为每个艺术家从创作形式、题材、方法到生活、社会、思维的模式都不同,作品自然不同。传统水墨呈现的是贴近自然、脉脉相承的中国传统思想、哲学观念,同时追求人文趣味。而新水墨则包容进了更多现代的东西。“新水墨大概也有几个类别,有的艺术家用一种自我更新的方式追求古人的境界,追求古朴的审美品位,推崇并回归传统趣味,如李华弌、刘丹、江宏伟;或是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下,运用带有实验观念的水墨创作方式,如徐累、郝量、萧旭、姜吉安;或是一种贴近自己内心,用人生经历融会笔墨的艺术家,他们跟自己生活相处得不远不负重,轻松书写,比如说李津、刘庆和、武艺、田黎明等等。”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蒋再鸣如此解读不同风格的新水墨艺术家作品。而不论是他还是艺术家们都明白,随着新水墨市场的火爆,一方面会有越来越多的作品涌进这个市场,另一方面严酷的淘汰也即将开始。不过徐累觉得,将艺术家绑死在某一种类型上,是不合适的。

  “我从90年代初开始尝试自己的风格,然后发现新工笔流派把我放里面了,我自己觉得不是那么回事。评论家总喜欢研究一种现象,而不喜欢研究个案。用工笔这个概念来界定我的画,我本身不是很愿意的。所以把这个符号加在我身上,我就尽量保持距离。我也没讲我的画是水墨画,业界的评论说你这根本不是国画,也没有勾线。中国画是平面的,你的画是立体的,你的画不是中国画。我说,我也没说我的画是中国画。给作品加上符号,就把你给限定进去了。我作品的表达要通过多种形式,如果我要做雕塑,可能就会有人说,哦,一个工笔画家去做雕塑了。这样说是不合适的。”

如文中未特别声明转载请注明出自:水墨中国SHUIMOTV.COM

    移动端支持
    手机扫描二维码

水墨中国 ( 京ICP备11045702号

分享到: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水墨中国

© 2001-2019 ShuimoTV.

招聘合作|战略合作|律师事务所|在线联系  

GMT+8, 2015-4-8 15:14 , Processed in 0.100590 second(s),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