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中国 首页 文化 查看内容

国学热之三邪

2014-11-10 09:49| 发布者: 水墨中国| 查看: 928| 评论: 0|原作者: 李悦

上世纪初,章太炎学者把我国传统文化称为国学。并创办国学杂志,掀起一阵子国学热。然后,学界对国学这一概念提出质疑,以为此概念不准确。近些年这一不准确的概念仍然被袭用,并且再度掀起国学热。以一个引争议的概念代表我国传统文化,起点已然不高,热到一定时候走邪路,也就不足为怪了。

国学热的第一邪,是宣扬传统文化的糟粕。如今《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已经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推广。还有许多公立和私立学校,要求学生背诵四书五经。教师只是让学生全盘接受传统文化,并没有给学生指出传统文化的缺陷,更有甚者,还宣扬了封建迷信和儒家道统中的没落思想。例如:一些国学组织公开利用《易经》为企业、商家看风水,预测前程,为个人算卦占卜,骗取钱财。还有的学校组织学生给教师磕头,给家长除磕头之外还洗脚。这原本是儒家道统维系统治,“驯服”和“教化”民众的方法,早该批判,如今却被校方和媒体宣扬成国学教育之成果。传统文化就这样被国学热成算命与“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培训教材。

国学热的第二邪是功力主义严重。许多教育、文化部门推动国学并不是为了发扬传统文化,而是为了捞取政绩,标榜自己完成了一项文化指标。此种热,内里却很不严肃,很不认真,只是空架子,走过场。此种一哄而起很像过去搞的一些运动,到头来成为笑谈。至于国学的私立学校与各种培训班,大多数都是以赢利为目的,国学越热,则学费越高。湖北某私立学校,学费每年达6万之多。

国学热的第三邪,是走形式主义,大多数“热”并不是研究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而是致力于外部形式的打造。例如到处塑孔子塑像;提倡穿汉服、行汉礼,甚至有人大代表在人代会上呼吁确定汉服为国服。这种文化浮躁与幼稚的表现,错以为形式上的复古就是传统文化的复兴,只能阻碍传统文化的转型。

纠正国学热的邪路,就要理清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进而分清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然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经过扬弃,与世界先进文化接轨,转型为具有普世价值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做好这项文化转型工作,还是要从教育入手。目前 小学中的国学热很盲目,很不规范。就是一些高等学院虽然成立了国学研究院或挂了国学教育中心的牌子,不过是把文、史、哲三学科堆在一起,走了个形式上的合并,实质上还是各学科去干各学科的事。传统文化的综合性、整体性思维方式被阉割了,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还是没有找到。西方的教育分科也有弊端,我们的大学不能照搬西方那一套,这也是我们文化转型的一项意义,教育的改变能够促进文化的转型,我们的教育该变一变了。
    移动端支持
    手机扫描二维码

水墨中国 ( 京ICP备11045702号

分享到: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水墨中国

© 2001-2019 ShuimoTV.

招聘合作|战略合作|律师事务所|在线联系  

GMT+8, 2015-4-8 15:14 , Processed in 0.100590 second(s),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