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中国文化的特殊载体,在我国发生、发展并得以盛行,最终成为世界多极艺术格局中不可替代的一极。其丰富的历史传统一方面为后来艺术家们的创作提供必要与可贵的参照,一方面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传统与创新的问题。 石涛讲“笔墨当随时代”,傅抱石也讲“时代变了,笔墨不得不变”,这一“随”一“变”都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笔墨,也正是这种开拓性的思维才使水墨画得以不断发展。 民族绘画,自有其源,亦有其流,无须我们刻意去“保”什么,“守”什么,它是一种民族精神与文化的体现。作为现代人,我们的责任是让这传统的源流永远在运动中前进,以使流水不腐,永葆清涓。 如果把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徐悲鸿等人进行的变革看作是水墨画革新的第一次浪潮的话,50年代以来“苏化”的美术教育则使水墨画领域受到了第二次浪潮的冲击。相比之下,第二次浪潮使画家们完全受到了大环境的裹挟,基本上剥夺了艺术家们的个性,此间所产生的作品大多都显得苍白和虚假。 而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大环境的日趋宽适,画家们的创作思想进入了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我们可将其称之为第三次浪潮。这一时期中国画坛讨论的焦点主要是“创新”、“走出传统”等一些观念性的问题,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颖和富于创造性的作品,一些有个性的画家也脱颖而出。画家们试图突破水墨画创作的固有模式,谋求创作思想上的开放与自由,以使水墨画与当下的社会文化现实形成表达上的对应。 |
如文中未特别声明转载请注明出自:水墨中国SHUIMO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