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中国首页 评论 查看内容
订阅

文章

笔墨构成与意境是水墨画任何表现形式共同生存的平台

发表时间:2013-11-26 09:29作者:水墨中国 阅读(2368) 评论: 0

导读: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这是中国山水画所期许的境界,而在画家身上,便是一种内儒外道的云水性格:无尽、无塞、无虑。这便是东方绘画看重的“内美”。笔墨在纸上行走产生痕迹,我们称之为“笔墨构成”。经意或漫不 ...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这是中国山水画所期许的境界,而在画家身上,便是一种内儒外道的云水性格:无尽、无塞、无虑。这便是东方绘画看重的“内美”。笔墨在纸上行走产生痕迹,我们称之为“笔墨构成”。经意或漫不经意的笔墨,内化出不同的美,而自然是各种艺术灵感、艺术技巧与风格的源泉。只有不断重复,逐渐积累,内心才会形成情感。画海,胸中有沧海。画山,就是胸中有丘壑。
    孟子讲,充实之谓美:“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语自《孟子·尽心下》)本文作者也借助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的名句,解读笔墨之意境——境界的最佳状态,无过于真、善、美。
——编者按
    笔墨构成与意境是
    水墨画任何表现形式共同生存的平台
    吴旭东(安徽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
    构成就是花样,花样即文化。书写不同花样称之为“笔墨构成”。笔墨苍润就是笔墨精神。苍是笔力,润是墨彩。笔墨功深,气韵才能生动。人生来就会在生活中摆弄出花样,在平面中摆弄花样称作为绘画或设计。在空间摆弄出花样称之为立体构成。所以绘画是一个人先天的本能,人从出生那天起,身体内就具有绘画和音乐的细胞。由于每个人后天的成长环境不同,绘画和音乐细胞慢慢处于休眠状态。就像我们经常用右手干活,左手就显得笨拙;经常用左手干活,右手就显得笨拙,道理是一样的。
    有的人后天从事绘画和音乐方面的训练,激发了人体艺术细胞的能量,这种绘画细胞的能量激发得越亢奋,对于从事绘画创作者来说越有好处。我们把这种艺术细胞的亢奋称之为“灵感。”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人是需要灵感的。当然获取灵感的外部因素很多,古人说:“人为万物之灵”。自然中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日出日落,大海的潮起潮落,月亮的阴晴圆缺都能引起人的喜怒哀乐,激发人的创作欲望。一个人仅有创作欲望不行,还需内在的修炼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创作出打动观众的作品。现代科学证明,自然中的万物都是有情感的。一位山水画家,要对山川河流村舍田野树木桥梁有情感,你画出来的山水才能感染别人,作品才能传神。山水精神,画家之精神也,古人自有古人的精神,今人亦有今人的精神。精神之所在,是画家和画匠的根本区别。一个深切关怀着自身生存境遇,并附有同情心的人,就是有大精神的人。人是有第六感觉的,获得第六感觉各家有各家的说法。古今中外用第六感觉创作文学艺术作品的很多,现举几个例子说明。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邀,给重新修建好的“岳阳楼”写记。其实范仲淹没去过岳阳楼,他是根据好朋友描述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来写的。“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是范仲淹凭借第六感觉来描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赋予了人的情感。这两句名言成了历朝历代为官的座右铭。范仲淹的这种创作灵感除了他扎实的文学功底外,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所具有的修养和才气,以及对好朋友滕子京的那份友情。
    大画家黄宾虹在他患白内障几乎失明的状态下画出来的作品打动后人。西方的音乐家贝多芬在他的耳朵失聪的状态下写出来的作品仍然感动听众。一个太过于忙碌的人是没有第六感觉的。所以,我建议大家每天至少有半小时呆在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里,放下一切杂念,对你的健康和创作是有好处的。佛家所修的禅定就是这个道理。你不能静下来,你写字画画时就不能宁神静气,出来的笔墨都是浮躁之气,没有内涵。东方书画讲究文气。
    任何艺术活动起初都来源于生活。通常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习惯分为东、西方人。东西方人由于生活习惯不同,所产生的艺术也有所差异。西方人是用刀叉进餐的,他们绘画一般用油画笔来创作;东方人是用筷子来进餐的,他们绘画一般用毛笔。在东方有的人作画什么工具也不用,直接用手指作画,称之为“指画”。因为东方有的民族进食就是直接用手去拿食物。
    据史料记载,在数十万年前劳动工具的制造和改造中人类就有审美及美术创造因素的活动。时间的年轮转动到21世纪的今天,人类对审美的基本元素都没有大的改变。追求美是人类共同拥有的基因。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东西方绘画对美的标准也有所差异。东方人绘画重“内美”。什么是“内美”?就是笔墨在纸上行走的痕迹产生的美,我们称之为“笔墨构成”。不同时代赋予笔墨不同的内涵。黄宾虹先生在总结古人的基础上提出“五种笔法”(平、圆、留、重、变)和“七种墨法”(浓、淡、破、积、泼、焦、宿)的构成关系。笔墨构成的目的是创造“意境”,使观众能从你的作品中感受到“意境”,给人以想象。黄宾虹的山水画对后人的影响太大了。早年在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任教时,他画的画别人不要,认为他不会画画。黄宾虹说,现在我的画你不要,30年后你要我的画要不到。黄宾虹这种文化自信来自于他对历朝历代山水画研究得出来的结论,而不是胸无点墨的狂妄。黄宾虹先生出生于浙江金华,祖籍安徽歙县人。由于新安江流经此地,故把这一带有相同创作理念的画家群称之为“新安画派”。新安画派疏淡清逸的画风对黄宾虹的影响较大,60岁以后,从新安画派的疏淡清逸转向黑密厚重的积墨风格。70岁后,以真山真水为范本,创作了大量的写生山水,在章法上前无古人,所画作品“浑厚华滋”。黄宾虹把五种笔法和七种墨法应用到无人伦比的地步,使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惊世骇俗。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逐渐形成的显著特色,也是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据我观察,当今中国画山水的画家中,百分之九十在学黄宾虹先生“黑密厚重”的创作理念。黄宾虹先生是笔墨构成最杰出的代表画家。当然,要深刻领会“笔墨构成”还需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对于从事学习山水画的人来说,方法很重要,方法正确,方向明确,永远比速度更重要。
作者 吴旭东
12下一页

如文中未特别声明转载请注明出自:水墨中国SHUIMOTV.COM

    移动端支持
    手机扫描二维码

水墨中国 ( 京ICP备11045702号

分享到: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水墨中国

© 2001-2019 ShuimoTV.

招聘合作|战略合作|律师事务所|在线联系  

GMT+8, 2015-4-8 15:14 , Processed in 0.100590 second(s),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