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山水画,必须先从临摹开始,东方的大圣人孔子给我们指明了做事情的方式方法。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历朝历代在山水画领域有成就的画家很多。就拿山水画皴法而言,古人根据大自然中不同地域的山石结构总结出不同的皴法,如解锁皴、荷叶皴、乱麻皴、直带皴、米点皴等等。他们在表现山石时,灵活运用上述皴法,留下许多名作。他们的画集静静地躺在那里,您不去理他,他也不会理你,你学习和研究他,他不会拒绝你。近现代山水画大家,都是在研究古人的基础上把他发扬光大的。所以说,一个画家的风格形成,一定能找出他的传承关系。除了传承以外,一个画家风格的形成还与他的喜好有关系。任何一件水墨画作品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品位之分。一个人的品位是由父精母血和前世因缘决定的。后天的成长环境、接受教育程度等等因素对一个人品味的影响是有限的。我们听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名言,但古人也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论述。水墨画各门各派风格很多,你认准一家,一门深入,日结月累,在你的大脑中就会留下技法和意境处理的记忆,数十年会有成效。数十年学习研究一家,不但磨练了你的笔墨,而且得清净心。当你到大自然中去写生时,你就会从由知识去指导画画达到用智慧画画,那画面的感觉就大不一样了。孔子说自己到70岁时才“从心所欲,不逾矩”。当你对笔墨构成意境处理了如指掌时,你在宣纸上尽情挥洒时也不会失掉传统。 第一阶段,“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句话点出了你立志开始学画了,开始学画时您什么东西都要画,想画什么你就画什么,山水,花鸟,人物,书法,水粉,水彩等等,这里说的十有五,不是15岁,你40岁、50岁开始学画都不迟。历史上40岁以后才开始画画而成大家的也很多。 第二阶段,“三十而立”。一个人“乱画”几年后,你就要选一门你感兴趣的学科作为自己主要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山水、花鸟、人物哪一门你最感兴趣就选哪一门。因为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你不可能把水墨画几种科目都研究得很精通。 第三阶段,“四十而不惑”。你对自己所选定的科目经过几年的练习,已经能画出让你满意的作品了,这时你才可以说,好了,我这辈子大概就朝着山水画方面继续学习和研究了。“四十而不惑”并不是说你画了若干年后就什么都不迷惑了,不迷惑是对个人所坚持的学科不惑,对其他水墨画学科当然还有“惑”的地方。孔子主张活到老学到老。 第四阶段,“五十而知天命”。通过多年的学习、研究、创作,你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是大师风格还是一般画家风格,都是由你自己造成的,不怨天,不尤人。我的作品能传世,好!我的作品只是一般水平,也好!其实你的作品能不能传世,不是当代人去评论的,是让后人去评价的。艺术作品50年一轮回。一个画家在他去世后50年还有众多的人去研究他,欣赏他的作品,这位画家的作品才能传世。我们画了一辈子的画就是要证明自己对东方文化有什么样的贡献!而不是你挣了多少钱,在社会上取得多大的名气! 第五阶段,“六十而耳顺”。为什么要耳顺呢?因为这个时候会碰到很多人对你的作品指指点点,你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听了会生气,不听也会生气,那怎么办?耳顺,就是听了跟没有听一样。因为每一位画家学习的传统不一样,生活的环境不一样,对艺术的理解也不一样。他无法理解你为什么会这样表现,你也无法理解他为什么那样表现。但是要记住,耳顺,是要在研究传统的基础上,你对中华文化有深刻领悟的情况下才能做到“耳顺”的。 第六阶段,“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自由自在。从有法到无法,可是还有所约束。“不逾矩”的意思是说,无论你怎样表现水墨画,笔墨构成是底线。 以上是我根据孔子人生奋斗的总纲领用在学习和研究山水墨画上。如果你能按照这六个步骤去学习,一定会有成就的。下面谈一谈我个人在学习水墨画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对比关系。水墨画讲究对比关系。如长短线条 的对比、粗细线条的对比、浓与淡的对比、干与湿的对比、疏与密的对比、白与黑的对比、实与虚的对比等等。所有对比关系的目的是使画面和音乐一样,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才能达到“气韵生动”的目的。 二、阴阳关系的处理。阴阳关系对一幅山水画来说太重要了,道理也比较深奥。我举几个例子简单地说明一下。就拿写意山水画来说,山是阴,水是阳,有山就有水,这是自然规律。但画家在表现时,不能把山全画黑,要留几个亮点,阴中有阳;在画水的时候,用几个墨点点出石头的形状,阳中有阴。再比如,一幅山水画要有看得清楚的地方,实的部分,我们称之为阴;画面中看不清楚的地方,虚的部分我们称之为阳。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才符合自然规律。虚实关系处理好,作品才有意境。 三、厚重感。厚重感是水墨画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厚重主要是靠积墨而产生的效果。墨要达到厚、润、透,这样的墨才算用得好。我们在创作过程中,要反复用干笔,枯笔、淡墨去层层点染,充分发挥宣纸的特征,从而达到“浑厚华滋”的视觉效果。 四、开合关系的处理。有人问我,画水墨画的人要不要画素描,我的回答是肯定的。素描讲究整体观察,局部刻画,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山水画学习也是如此。水墨画把这种关系的变化成作为“开合”关系。一幅山水画无非是由山、水、屋舍、树木等元素构成。把一幅山水画里诸多元素构成好,使画面有整体感,就需要对构成山水画的诸多元素进行开合处理。此一物与彼一物相连,此一物与彼一物相分要看画面的需要,该分开的就分开,该合起来就合起来。名家作品看多了,在平时画画中多做这方面的练习,自然就会处理好开合关系。 黄宾虹先生说:“国画民族性,非笔墨之中无所见。”笔墨构成是国画家一生需要修炼的课题。 |
如文中未特别声明转载请注明出自:水墨中国SHUIMO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