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中国 首页 文化 查看内容

传统文化图书进社区,两岸名家热评

2014-9-22 17:04| 发布者: 水墨中国| 查看: 1170| 评论: 0

图为《程颢程颐传》书影
  王力军

  9月19日,涉台文化交流图书《程颢程颐传》与《孝义感动中国》(湖北教育出版社2014年9月版),在“刊博会武汉社区行”中,首次与武胜社区读者见面,互动颇为热络。冯天瑜、涂怀章、刘源俊、程一恒等两岸名家热评。

  程颢、程颐(世称“二程”)兄弟,生长于黄陂、学于黄陂,后来功成名就于洛阳,成为宋代著名的哲学家与教育家。知名传记作家裴高才从探寻二程理学的当代核心价值出发,写成第一部介绍二程的传记文学作品《程颢程颐传》。该书首先从《千家诗》卷首之《春日偶成》破题,演绎了主人公从黄陂“鲁台望道”,到洛阳“如坐春风”“程门立雪”名传千古的典故,叙介了二程创立“天理”学说的全过程。深入浅出地解读二程修齐治平理念,让读者与传主对话。被著名文化学者冯天瑜誉为“文史兼具、可信可亲的哲人传记作品”。

  裴高才说,二程的理学思想是融儒、佛、道于一体,但他们兄弟在黄陂生活了十四五年,荆楚地区的老子思想、屈原的求索精神,以及木兰山佛教与道教合一的宗教文化,对他们的早期浸染,功不可没。

  在《程颢程颐传》中,既介绍了二程的祖父与父亲对二程灌输河洛文明的事例,又述及湖北籍的祖母与母亲侯氏运用荆楚文明对二程的熏陶。阐发幼年的家庭教育,对二程一生的影响。尤其是作者浓墨重彩地叙写二程的“第一老师”——父母,诸如对母亲侯氏的描绘,可谓本书的亮点之一。无论侯氏的书香门第背景,还是她注重对二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或是楚风豫韵的濡染,以及诗教特色,对二程世界观的形成均起到了促进作用。裴高才在书中运用多种史料首次披露:二程幼年时,父母常常带他们到佛教、道教和谐相处的木兰山游玩,或参加木兰庙会,并与道长、高僧吟诗对句,为其后来的理论融儒、佛、道于一体,提供了早期思想熏陶。

  侯氏是位女诗人,因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她喜好文学,秉承“不学诗,无以言”的古训,对二程进行诗教,培养孩子的诗学修养。她常常带儿子出游即兴作诗,也和他们一道评诗论诗。在她的引领下,十岁的程颢在欣赏了东晋吴隐之的《酌贪泉诗》“古人云此水,一饮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之后,就提笔写出了“心中如自固,外物岂能迁?”的豪言壮语,初显有志少年的飒飒风骨。后来,程颢写下的纪游之作《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被收入蒙学教材之一《选本千家诗》第一首。旧时私塾启蒙,学生在向孔老夫子像行叩头礼之后,老师就教学生读这首《春日偶成》。诗中的“乐”,并非寻欢作乐,乃指“箪食瓢饮”的“孔颜之乐”的崇高境界。而程颢的另一首哲理诗《秋日偶成》,则蕴涵着既是诗人,又是哲人和政治家的伟岸气质。

  此次活动由《名人传记》杂志社与武胜社区主办,裴高才、周有恒二位作家与读者频繁互动后,裴高才还向读者与公共图书馆签名赠送了《程颢程颐传》与《孝义感动中国》等图书十余种。不日,中外专家学者将在湖北省周易学会与第三届国际宋学(南阳)论坛上专题研讨裴著。
    移动端支持
    手机扫描二维码

水墨中国 ( 京ICP备11045702号

分享到: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水墨中国

© 2001-2019 ShuimoTV.

招聘合作|战略合作|律师事务所|在线联系  

GMT+8, 2015-4-8 15:14 , Processed in 0.100590 second(s),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