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电视节目创作者来说,在浩瀚的国学领域选定为自己所用的一部分,是一项困难的工作。纵观这些新老节目,语言文字几乎是所有国学节目的共同选择。 “国学的内涵非常丰富,以《四库全书》所分,国学文献有经、史、子、集四部,按照学科来看,则至少包含经学、小学、史学、子学和文学五大体系。”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常务副院长董恩林告诉记者,“目前几乎所有的电视国学综艺节目都是在语言文字上做文章,在国学里都属于‘小学’范畴。” 为什么集中在“小学”?董恩林解释说:“因为国学里的‘小学’属于语言文字等日常生活最基本和最必要的知识,诸如汉字、成语、诗歌等都是知识性强、容易表达、容易引起人们日常兴趣的部分。”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也认为:“‘小学’的内容在国学里属于基础性的,像音韵、语音、汉字等专业性更高。读书必先识字。这些硬性基础知识在电视综艺节目里更容易表现,可以有明确的对错,娱乐性和知识性也更高。” 以《中华好诗词》为例,该节目制片人杨宝昆认为选择诗词文化是因为“诗词在古代是文人们信手拈来的娱乐项目”。杨宝昆说:“电视是一种稍纵即逝的传播方式,好玩是被发现、被看见的最好方式,电视节目要用最通俗大众的方式达到弘扬国学的目的,诗词便是最好的选择。” 以“小学”为主,既是快餐时代电视传播方式的需求,也与碎片化时期公众对于知识接受渠道的改变有关。 “《百家讲坛》以前非常火爆,但是近些年风头似乎已经不及以往,我认为是因为在节目内容选择上没有做到相对集中,特色不够。”董恩林指出,“国学的知识太过丰富,想要通过一档电视节目覆盖全面是不可能的。电视有其独特的传播模式,那些故事性强、片段式的内容更容易传播。比如,故事性很强的《三国演义》、一块一块组成的《论语》都适合讲,但是像《史记》这种体大思精的通史如果要完整地搬上电视讲台则很不容易。所以电视国学综艺节目,选择‘小学’中相对适合电视表达的内容是比较得当的。尽管这样做可能容易造成知识碎片化,有时会以偏概全。” 张颐武补充说:“‘小学’是基础性知识,但并不代表‘小学’的层次不高。中国人的成语、古诗词里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生存智慧。‘小技’里面有‘大道’。” 《中国科学报》 (2014-08-15 第17版 文化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