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则书画展讯:一则是原国家领导人李岚清在广东美术馆举办的一个名人肖像画及篆刻书法展;另一则是在北京荣宝斋大厦举办一位将军级人物“叶选宁习字展”。看了这两则展讯,第一反应就是“官这么大”的展览,不会有什么看头。然而错了,这两个展览不仅有看头,而且还很有看头。 李岚清的展览展出数百件作品,是作者从“小众欣赏”到“大众艺术”的展示,尤其令观众觉得有看头的是李岚清为120多位已故著名文学家、戏剧家、作曲家、美术家、书法家所造的人物肖像,同时配以他为这些文艺界大师篆刻的印章和创作的诗句,除了表达作者对文艺大师们的深情敬仰,也体现作者博大精深的文化情怀。叶选宁将军书法展,则从黄永玉先生序文中即可以品味出很有看头的味道来,他说:“叶选宁几十年来,像钟表匠那么精确严格修炼他的书法。”又说,“但看他的书法,心境却肃然起来,变成一个正经的人。他精研书法的严谨,像个潜心修行的和尚”。可见叶选宁的书法功底是几十年潜心修炼出来的。事实上,叶选宁书法作品确实很有沉厚气息,笔力劲健而又畅逸,结字章法穿插处理甚是巧妙,其羊毫长锋书写的隶书古味十足,格局严谨,有多少“专业的书法家”恐怕也只能望其项背耳。然他仅以“习字展”亮相。 以当下书画界“艺术家”的泛滥程度,能书会画几笔的人动辄以“大师”自居。如按“潜规则”,李岚清、叶选宁当上某个层面的书协、美协主席,我想应该是没有异议的。然而,在这两人的简历上并没有出现类似“头衔”。 叶选宁的书法虽然了得,学习书法刻苦的程度远胜于他人,是以数十年如一日地研习,其造诣已非一般书法家可言,但在书法界上也没有看到他的介绍,哪怕是某级书协会员也没有,反而只是介绍他不间断地读了很多古今好书,不停地弄他的书法。 也许李岚清、叶选宁从来就没把书画当正业,书画于他们而言也就是搂草打兔子—捎带脚的事儿。而事实上,自古以来,能成为大家者,都是把书画当余事,反而所谓的专业书画家(古时称为宫廷书画家)把毕生精力、才情都投入到书画上面,其后果多为书匠画匠,能成大家者则极为罕见。真正的大师头脑会更加清晰,他们更加信奉道德文章,修炼个人的器宇胸怀。齐白石是绝对的书画大师,而他自己则评价说诗词第一,而后才是书画。唐代宰相阎立本,位极人臣,却也因为同僚称其为“画师”而愤恨不已。由此而言,书画是以怡情为主,而修为则需下功夫钻研学问。优秀的作品是靠精神力量去打动人心,而非是靠在圈子中的地位。在过去,儒学精神才是书画创作和欣赏的主导美学思想,而当下传统文化的失落使得书画创作出现一种庸俗化倾向和堕落在为了沽名钓誉的狂怪乱现象中。书画可以一辈子陪伴终身,至于是否需要走进各种圈子,我想多数也是为了混饭吃而已。 李、叶的书画展览相较于许多所谓“圈内人”的作品展,或许要来得有看头些,盖因他们不是职业者,作品更加可以恣肆发挥,又由于他们都是有良好的传统文化修养,使得作品更具宽容气度、严谨节操、淡泊情趣和高雅的气度。字里画里不其然流露出娴雅自适的文雅气息,有学人的书卷清馨,有诗人的不落时畦,佼佼不群,胸襟阔大。学书画者最紧要的是胸中有道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孤傲自守。虽世殊事异,于他们而言,写书作画也就是陪伴他们的精神伴侣,并没有各种名利的羁绊。他们的展览并无以特殊身份示人,而是以其全面修养的独特境界融入自己的情性和求知欲,来作为展示的支撑点。这两个展览,我看过之后很是回味。 |
如文中未特别声明转载请注明出自:水墨中国SHUIMO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