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中国首页 评论 查看内容
订阅

文章

隋唐高僧与中国书法

发表时间:2014-4-3 08:44作者:水墨中国 阅读(4737) 评论: 0介永强来自: 《史学集刊》2013年5期

导读:   内容提要:隋唐佛教僧侣中,许多高僧以书法独步方外,闻名于世。隋唐高僧书法家名人辈出,大有群星灿烂之势,一方面与隋唐书法文化大潮休戚相关,另一方面又与隋唐佛教大发展密不可分。隋唐佛教的兴盛,吸引了士 ...


  三、隋唐高僧书法家的成就及其影响

  隋唐高僧书法家各有成就,雄峙一时。概观隋唐高僧书法家,他们的最大成就是草书。隋唐高僧书法家,率皆以草书知名于世,耐人寻味。宋人《宣和书谱》说:“唐兴,士夫习尚字学,此外惟释子多喜之,而释子者又往往喜作草字,其故何耶?以智永、怀素前为之倡,名盖辈流,耸动当世,则后生晚学,瞠若光尘者,不啻膻蚁之慕。”(94)隋唐高僧书法家嗜好草书,固然与智永和怀素的轰动效应有关,同时还与佛教尤其是禅宗思想的盛行有绝大关系。禅宗认为,众生有性,自心是佛,识心见性,自成佛道。因此,禅宗宣扬,僧人不必长期坐禅诵经,不必拘泥于清规戒律。受禅宗这种思想的影响,在书法创作中,全凭己意挥洒的草书最适合顺畅地表达内心,刻划自我,草书最能抒发僧人无所羁束的胸怀。(95)加之在唐人心目中,“篆书朴,隶书俗,草圣贵在无羁束”。(96)因此,只有草书“独任天机摧格律”,(97)成为僧人书法家情有独钟的书体。“中得心源,外师造化。”(98)隋唐高僧书法家“皆不以外物撄拂其心,遂能造妙”,(99)在草书创作上取得了非凡成就。号为“草圣”者,除了怀素,不一而足。释贯休“善小笔,得六法。长于水墨,形似之状可观”,“休能草圣”,(100)由于他俗姓姜,好事者传号其书曰“姜体”。僧怀浚爱草书,或经、或释、或老,至于歌诗、鄙琐之言,靡不集其笔端,人称“秭归郡草圣”。(101)僧辩光潜心草字,名重一时,辩光墨迹,笔势遒健,“虽未足以与智永、怀素方驾,然亦自是一家法”。(102)唐代诗人李白有诗称赞说:“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103)唐末进士裴说则把怀素与李白和杜甫相提并论,他说:“杜甫李白与怀素,文星酒星草书星。”(104)《书小史》称,僧辩光的草书“飘逸有张旭之妙”,僧贯休的草书“南士皆比之怀素”。隋唐高僧书法家不仅社会声望很高,而且其作品市场价值不菲。辩光“一字千金值”,(105)贯休“书似张颠值万金”。(106)时光流转,文物沦丧。令人遗憾的是,隋唐高僧书法家的墨宝于今十不存一。然而,这并不能抹杀隋唐高僧书法家应有的历史地位。

  气象万千的隋唐高僧书法影响了当时无数人的书法创作,至今仍以其神韵散发着迷人的墨香。隋僧智永刻意学书于王羲之,颇得其妙,“议者谓其章草入妙,隶书入能,于是一字之出可直五万,其为当时所慕如此”。(107)智永乃手书《千字文》800本,分送浙东各寺,供人们临习。时人僧述、僧特、智果并师智永,闻名于世。“果隶、行、草入能”,“尝谓永师云:‘和尚得右军肉,智果得右军骨。’”(108)“智永、智果,禅林笔精。天机浅而恐泥,志业高而克成。或拘凝重,萧索家声;或利凡通,周章擅名。犹能作缁门之领袖,为当代之准绳,并如君子励躬于有道,高人保志而居贞。”(109)唐代书法崇尚“二王”,因此,唐人习书智永,方兴未艾。唐代高僧文楚喜作草书,学智永法,颠沛造次,不忘于怀。久而久之,他摆脱了旧习,有自得之趣。文楚所书《千字文》,“落笔轻清,无一点俗气,飘飘若飞云之映素,一见使人泠然有物外之兴”。(110)唐代书法家林藻“作行书,其婉约丰妍处,得智永笔法为多”。(111)就连一代书法宗师虞世南也“受于永禅师,皆有体法”。(112)由隋入唐的初唐四大书家之一虞世南,其书法笔致圆融遒丽,品格高妙,结构疏朗,外柔内刚,论者以为如裙带飘扬,而束身矩步,有不可犯之色。唐太宗誓言远学王羲之,近学虞世南,可见其书法的影响力。虞世南正是以智永为师,“妙得其体,由是声名籍甚”。(113)虞世南妙得智永笔法,其书风脱胎于永师。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称:“顷年观《庙堂碑》摹本,窃怪虞永兴名浮于实,及见旧刻,乃知永兴得智永笔法为多。”(114)智永的书法引领了时代潮流,僧人辩光、高闲、怀仁等人的书法也被人奉为圭臬。唐代书僧辩光“出法弟子从瓌、温州僧正智琮,皆得墨诀。”(115)书僧无作“善草隶,笔迹酋(遒)健,人多摹写成法”。(116)杭州径山院释鉴宗誓礼书僧高闲为师,“闲公亦示其笔法,渐得凤毛焉”。(117)高闲的另一弟子鉴宗,敕署无上大师,亦得闲之笔法。“(高)闲常好将霅川白纻书真草之踪,与人为学法焉”。(118)唐长安弘福寺僧人怀仁积年临习王羲之书,其“点画富于法度,非初学者所能到”,此后,“模仿羲之之书,必自怀仁始”。(119)清代学者叶昌炽说:“集字始于怀仁,唐以前未闻也。集右军书者多矣,惟《圣教序》钩心斗角,天衣无缝,大雅以下,瞠乎其弗及也。”(120)怀仁历时20年,根据王羲之墨迹摹写《集王书圣教序》,并上石镌刻立碑,此碑成为时人学习王书的最佳范本,且为后学所宗。唐代书法家李邕、高正臣、苏灵芝、张从申、吴通玄和吴通微兄弟等人的书法则深受怀仁《集王书圣教序》的影响。更不消说,怀素草书以其独特魅力掀起了唐代狂草艺术的飓风。隋唐高僧书法家影响了其时无数人的书法创作,时至今日,僧智永、怀仁、怀素等人的书作,传习不衰,四海流芳,魅力永恒。

  隋唐高僧书法毫无“方外气”,反而光芒四射,影响久远,这源于他们对书法艺术的不断追求,精益求精。艺无止境,隋唐高僧书法家不闭壁自守,不故步自封,他们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又特别注重向书法名家学习。唐代草书供奉僧辩光早年向书家陆希声求教,陆希声教授了他双钩写法,从此书艺突飞猛进。牛头宗六祖慧忠弟子、唐天台山佛窟岩释遗则“始从张怀瓘学草书,独尽笔妙”。(121)释景云“怀识超悟,尤善草书,初师张颠,久之精熟,有意外之妙”。(122)释皎然与颜真卿过往从密,颜氏《抚州宝应寺翻经台记》对皎然推崇备至。皎然与李阳冰也有交往,其诗《同颜使君真卿岘山送李法曹阳冰西上献书时会有诏征赴京》是证。唐终南山悟真寺释法诚“素善翰墨,乡曲所推,山路岩崖,勒诸经偈,皆其笔也”。法诚翘心奉行《法华》三昧,他竭其精志,书写受持。弘文馆学士张静,“时号笔工,罕有加胜”。法诚邀请张静来到山舍写经,可是,很长时间,他才写几十个字。法诚知道张静写经还想要钱,于是,写两张纸,给他五百文。从此,张静竭力为法诚写经。法诚每日烧香供养张静所写的经文,“在其案前,点画之间,心缘目睹,略无遗漏,故其克心钻注”。(123)一代草书巨匠僧怀素,年纪轻轻即已成名成家,“然恨未能远睹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于是,他“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124)先后师从邬同而间接得到张旭草书笔法。他于回乡途中在洛阳偶遇颜真卿,又从颜真卿学习“屋漏痕”笔法。怀素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从未止步,他在《论书帖》中说:“为其山不高,地亦无灵;为其泉不深,水亦不清;为其书不精,亦无令名。”像怀素一样,正是这种不断进取的精神,成就了隋唐高僧书法家。

  唐代书法家李邕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125)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也说:“与众同者俗物,与众异者奇材,书亦如是。”(126)隋唐高僧书法家的艺术魅力还在于不落窠臼,求新求变。“楚僧怀素工草书,古法尽能新有余。神清骨竦意真率,醉来为我挥健笔。始从破体变风姿,一一花开春景迟。”(127)怀素“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半无墨”。(128)书僧辩光之书法“但日新,又日新”。(129)书僧梦龟“作颠草,奇怪百出,虽未可以语惊蛇飞鸟之迅,而笔力遒劲,亦自是一门之学”。(130)僧可朋《观梦龟草书》诗云:“兴来乱抹亦成字,只恐张颠颠不如。”(131)梦龟向张旭?学书,他别出心裁,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书僧亚栖倡言:“凡书通即变。……若执法不变,纵能入木三分,亦被号为书奴,终非自立之体,是书家之大要。”(132)变则通,通则久,历久弥新,经久愈醇,方显隋唐高僧书法的独特魅力。

  赵朴初先生曾经强调指出:“一提起中国传统文化似乎只是儒家文化一家,完全抹杀了佛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抹杀佛教徒对中国文化的贡献。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133)历史上,佛教徒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文化诸多方面都与佛教关系至密,书法也不例外,隋唐高僧书法家在中国书法史上就当应有一席之地。

如文中未特别声明转载请注明出自:水墨中国SHUIMOTV.COM

上一篇:“书法进课堂”难在哪儿?下一篇:书法的审美情趣不能缺
    移动端支持
    手机扫描二维码

水墨中国 ( 京ICP备11045702号

分享到: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水墨中国

© 2001-2019 ShuimoTV.

招聘合作|战略合作|律师事务所|在线联系  

GMT+8, 2015-4-8 15:14 , Processed in 0.100590 second(s),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