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中国 首页 文化 查看内容

李升初:我们到底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015-6-2 17:18| 发布者: 水墨中国| 查看: 4573| 评论: 0




首先,传统文化中理应包括中国近代以来的思想成果,这些内容的本质其实也是百年中国对“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如何对待西方文化”进行探索的结果,现在把它归为中国传统中,不只是理论上应该,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不做重复性劳动(其实我们从新重新对这个问题的探索,未必比得上彼时的祖先们,无论是从自身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还是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历史使命感,现在可能都逊于百年前)也是对近代祖先的尊重。

其次,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轻视传统文化,按照哈耶克的观点,传统具有进化论的特点,我们本身就生活在传统之中。按照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我们也生活在几千年来集体无意识的冰山之上。总之,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摆脱掉传统。

再次,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或“诸子百家”,也就是现在所谓“国学”的内容,无需神化也不可能神化,无需低估也不可能低估,作为一段历史或者思想史来看较为合适,这是传统中国四千年的精髓,或者说是四千年所有中国祖先们的精气神的凝结,只不过这里面也包含了太多的戾气和朽腐之气,缺少了自由/平等/正义等现代性因子。其实,近代的思想家早已经做过这个工作,这也是近代百年知识精英主要做的工作,从严复/郭嵩焘/冯桂芬到胡适/傅斯年/鲁迅等,早就做了大量的工作。实质是,用“理性”和“自由”重新挖掘、重新梳理、重新取舍之后,“再造文明”。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需要一个基本的前提,也是对待各种文化的普遍意义上的方法。通俗地讲,这种方法就是所谓的“批判地继承”,但仔细想这五个字需要进一步的深化和细化,也就是说,我们要继续思考什么才是“批判地继承”。

“批判”和“继承”这两个关键词从理论上讲就已经非常复杂。“批判”需要理性精神,而这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缺乏的,批判是思想的斗争,需要一整套斗争各方都认同的标准,简单来说,至少应有两个方法,其一,事实证伪某理论;其二,发现某理论逻辑链条中的错误,这需要我们不只要有批判的习惯,更要具有逻辑思考及批判的能力,这两点对于目前的大部分中国人可能都是缺失的。“继承”则同样复杂,什么才是“继承”呢?思想的继承不同于物质财富的继承,它的着力点是人的大脑和心灵,是对经过“批判”之后对尚经得起批判的理论的相信,是对符合自身灵魂所需滋养的寻求和接受。

如果从生活或生活方式来来理解,会更容易一些,这要感谢整个人类的进步,由于全球的一体化,东西方现在可以在生活的很多方面互相模仿和学习,我们可以体会天性中的自由得到释放后的感觉。在中国人的实际生活中,那些理论或思想或认知能够让我们更加幸福更加富裕,这些理论或思想就自然的容易被我们接受,反之亦然。也就是说,这些理论或思想要经得起我们生活的“检验”,它们本应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总而言之,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理应包含近代百年中国思想家的思想;我们应该悦纳我们的传统文化,但绝不等于普遍优先学习“国学”;“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的前提是具备“批判”的能力,或者说“理性思考”的能力;人们的生活是检验所有思想或理论的最终判官。

12
    移动端支持
    手机扫描二维码

水墨中国 ( 京ICP备11045702号

分享到: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水墨中国

© 2001-2019 ShuimoTV.

招聘合作|战略合作|律师事务所|在线联系  

GMT+8, 2015-4-8 15:14 , Processed in 0.100590 second(s),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