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就意味着保值和升值?收藏就意味着一场金钱的游戏?出席昨天在上海揭幕的第四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的著名收藏家们,对这股风气坚决地说“不”。在他们看来,一个收藏大家,不是为自己而收藏,而是为了传统文化的传承而收藏。 为何中国的博物馆 只收藏中国艺术品? 昨天第一个做主题演讲的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虽为收藏界外人士,但他对收藏文化显然非常关注。但让他有一点困惑不解的是,每次听说中国的博物馆又入藏了一件珍贵文物,这文物基本都是中国的。中国的博物馆对于外国文物的收藏,显然没有西方的博物馆对中国文物那么热衷。 在葛剑雄看来,中国古代只有御马之术,而来自高加索地区的骑马之术的引入,则大大增加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甚至改变了国人的穿着,产生了裤子。而源于中国的茶叶,传向世界,深刻地改变了很多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就是在这交流之中不断发展。而关于文化的收藏,自然也不能唯我独尊,固步自封。葛剑雄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收藏应该具有世界眼光》,言下之意,中国收藏目前的世界眼光还不够。中国的博物馆只收藏中国的艺术品便是例证。 葛剑雄认为,唯有收藏具有了世界眼光,才能真正推动文化的发展,造福国人。也因此,收藏固然不能自卑,也不应自傲,而应有一种开放的心态。近年上海博物馆向海外借展,举办了不少介绍外国文明的主题展,这在葛剑雄看来就是一种很有益的尝试。 为何谈收藏 就一定要谈钱? 现在一谈收藏就必定与钱有关,就连电视台节目里鉴一回宝,也一定要给藏品估一个价。似乎没钱就不是收藏,收藏就是钱。这在香港收藏名家庄绍绥先生眼里,这是收藏不应该有的心态。 “经常有人问我,这藏品几年后是不是会涨3倍5倍,我告诉他,我要是知道,我自己早就买了!”对于收藏是否升值的问题,庄绍绥从没考虑过。“我买一件藏品,这件藏品在我的财政里就注销掉了,因为我不会卖出去。”庄绍绥的态度就是,要搞收藏就一定要喜欢,不喜欢就不要搞收藏。 上海收藏家、艺术家韩天衡十几岁就涉足收藏,也就是因为那一种与生俱来的对于艺术的喜欢。他说,他把藏品看成是自己的老师和伴侣。几十年来,韩天衡入藏精品无数,令人艳羡。但是几年前他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收藏的1131件藏品捐给国家,由嘉定区出资建立韩天衡美术馆陈列这些藏品。韩天衡还将嘉定区奖励的2000万人民币,设立了“韩天衡艺术基金”,扶持民间艺术发展。 藏品的归宿问题是很多收藏大家在晚年都会面临的。如果从“谈钱”的角度,天价的藏品要传代。但韩天衡昨天说,一个收藏家第一要懂得知恩图报,要将自己的收藏回馈国家和人民。第二,既然是因为喜爱而步入藏界,将藏品视为老师和伴侣,那怎能将“老师”和“伴侣”出卖呢?所以收藏大家一定是不谈钱的无私者,他不是为自己而收藏,而是为了传统文化的传承而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