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艺术生产方式的改变 (一)生产方式 当代艺术生产方式与从前有很大的不同。过去我们讲艺术,对其起源有许多假说,如游戏说、劳动说、巫术与宗教作用说、自我表现说等。所谓起源,指的事实上就是它产生的缘故。而以上这些艺术生产的原因或方式,目前虽然也都存在着;诗言志、歌永言,用艺术来表现自己,或雕石刻木来祭祀崇拜,均未敛迹,然而可能都已不是主流,业已边缘化了。 因为现代社会的现代性,表现于艺术领域中,其精髓实不在“现代艺术”上;而在于它的生产方式,已由个人化、神圣化逐渐转变为工商业生产之快速化、大量化、标准化、商业化上。 现代艺术,本来是反对或反省现代社会的,要揭露现代社会带给人精神伤痛的种种处境,但最终亦成为商品。艺术品之价值,由“质”变成“量”来计算。例如绘画,大画家和小画家怎么分呢?看他的画一平尺多少钱!画以尺计,而不问所画为何,正显示了艺术本身的数量化。 (二)生产场所 早先,艺术创作总是较孤独的行为,大抵创生于书斋、寺院、崖窟之间。由于艺术贸易、艺术品买卖市场兴起,乃有作坊。如景德镇陶瓷,广接外国订单,为供货之需,便得建立大型作坊。各种工艺美术大抵都形成于此此类作坊中。 作坊规模可能越来越大,相同艺品生产之作坊也可能聚集于一处。越来越多以后,该地就会成为某类艺品之重要生产地,如上文所说的景德镇。当时福建、广东各地陶瓷出口,往往就打着景德镇的招牌。漆器方面,福州的脱胎漆、扬州的雕漆、平遥的推光漆、天台的夹纻漆也一样,艺以地名。其实其他地方也做这类艺品,只是规模及名气不及罢了。 不只工艺如此,一般认为是较高级艺术的文人书画亦然。市场上流通的作品,其实多出于作坊制造,临、仿、作伪都有。著名的明代“苏州片”即属此类。其中苏州专诸巷钦氏父子所作,人称钦家样,指的就是钦氏作坊。我们现在常看到的《清明上河图》二、三十种,大约都于属苏州片。近年出现于拍卖市场的史可法书法长卷、宋徽宗《王济观马图》等,即为苏州所出。被故宫重金拍回的所谓国宝米芾「研山铭」、拍出四点三亿天价的黄山谷「砥柱铭」亦疑为苏州片。 现今之艺术生产当然仍大量仰赖作坊,但与过去不同者,在于过去往往是单一行业的作坊聚合起来形成规模经济,如陶瓷之景德镇,书画之河南片、苏州片。现在渐多异类聚合型的作坊。典型的例子,是德国为纪念格林兄弟而于一九七五年打造的“童话之路”。南起格林兄弟出生地哈瑙,蜿蜒六百公里,一直到不莱梅,沿途为小红帽、睡美人、灰姑娘、魔笛捕鼠人、不莱梅音乐师等故事的发生地,以及卡塞尔格林兄弟博物馆等。把这些地方用格林兄弟生平史迹和其童话创作串起来,做成文化旅游路线,整体带动了各个城镇的观光旅游效益。乃是以一主题聚合相关事物,以形成文化产业之范例,后来被各地广为效法。 另一个例子,是美国的布兰森。布兰森是美国中部密苏里州塔尼县的一个小镇,当地人口不过八千人,但每年接待的游客总量却高达七百五十万人。为何此地居然能有那么多人去呢?因为该地有五十家剧院,夏季每天有超过一百三十场的演出,所以它被称为「美国现场音乐之都」,剧场座位比纽约百老汇还要多一万多个。这个小镇,在国际上并不太知名,因为主要是美国本地人去消费。该地无色情、赌博成分,故非常适合家庭旅游。环绕着剧院,该地的主题公园、餐饮、水上运动、卡丁车、高尔夫、特色景点、探险、游戏、垂钓也都做得很好,所以既是单一作坊之聚合化,也是异类整合而成的文化产业。 这类文化产业,近年大行其道,各地的艺术村,如北京“七九八”“宋庄”,上海铁路艺术馆等都是。而形成此种型态,或许也与目前“城市综合体”的概念有关。过去的城市,是分区分块的。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休闲区,一块一块,现今则倾向将它们综合起来,艺术生产方面亦是如此。 但作坊聚合,无论是同类或异类聚合,内部通常仍维持着一个个的作坊,仍弥漫着小规模、手工业的气息。当代更具代表性或特色的,还不是这一类,而是工厂、企业型的。 其中一种,本身并不直接生产艺术,而是间接地利用企划、广告、经纪、行销方式促成了艺术生产。它的身分十分复杂或暧昧:因为从传统角度看,它只是中介者,本身非生产者,但在当代,这个体系却直接决定了艺术生产的形式、数量和内容。它与销售平台、拍卖公司、物流、银行等等,共同支撑着艺术创作活动和市场。 另一种更值得注意,那就是企业对其自身产品之设计、技术开发、企业理念及形象之塑造,最终使其产品成了艺品,其企业也成为不折不扣的文化产业。典型的例子,就是苹果电脑。 由书斋崖窟到作坊,再到集合式作坊,到企业,艺术生产场所与方式,显然都有了急剧的变化。 (三)生产性质 在书斋或庵堂崖窟里头写诗作画雕神龛的人,创作之目的,只是自我表现、游戏、劳动或供神,其艺术作品是否能产生经济效益,殊非预期。如有财利,乃是艺术作品本身价值之外附加的剩余价值。我们可说这时主要追求的是文化之价值与意义,财富功能只是附加的。 作坊则不同,产品主要是卖钱的,故古人贬称曰“工艺”,地位在“艺术”之下。工艺品不是没有文化价值,如瓷,如漆,如染,如织,其制造、形制、图案本身也都具有文化价值,不过工匠们是要把它拿去卖钱的。 另一种又倒过来:本是做生意,但发现加上了文化元素,生意就更好做了,所以利用文化价值来扩大、提高经济效益。例如主题餐厅、生态酒店、艺术化包装农产品、京剧照相馆、德国童话之路、成都宽窄巷子、上海新天地等等都是。 这一型,虽说本身只是消费着文化,利用文化为它的产业及产品添脂敷粉,但对艺术生产仍不乏推波助澜之效,相关艺术活动或产品也会被它带动起来,引发消费者关注,并形成新市场。 相较于以文化去卖钱、以文化来赚钱,企业型文化产业可说是企业本身即是文化。 |
如文中未特别声明转载请注明出自:水墨中国SHUIMO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