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岁华瞬息过,书画何论工与拙。颜字米帖岂图传,龙眠石涛不随波。珍贝琳琅实足羡,闭门造车焉合辙。俗笔恶札面师友,小巫见大赖楷模。”董怡如(1908-1995)曾任河北省教育厅视察科长、代厅长,天津商科学校校长,法商学院教授,天津广智馆常务董事、代理馆长,城南诗社秘书,1934年任河北省体育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体育协进会常务董事等职务。 早年常听文化界前辈谈及董怡如先生的津门轶事,心生仰慕。1993年才有幸随友人拜访先生。当时会见这位心仪已久的名人,心内似乎有些紧张,见面后方知先生是一位极其谦和的长者。虽已届耄耋之年,但思维敏捷,谈笑风生。让我对先生平生阅历,有了进一步了解。此后,又有过几次的书信往来,并赐墨宝于我。 先生平生恪尽职守,喜研读、精国术、擅书画。凡社会靡丽奢华之事,寂然不动于心。薪水之外一介不取,而有声于时。素与张伯苓、董守义、陆莘农、刘子久诸先贤相友善,为推动天津文化、教育、体育事业发展曾做出积极贡献。 先生自幼拜天津城南诗社社长李琴湘、陆继、周孝廉学诗学书,拜方药雨、阎至扬两位先生学画山水人物。他一生对诗文书画学而不厌,意境博大,造诣极深,时为众人所称道。20年代曾参与天津保定书画展,30年代与老师李琴湘、方药雨两老人在津举办书画展。 新中国成立后迁居北京,多次参加中外书画展,其作品曾被日本书道会、泰国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及国内外书画爱好者所收藏。1984年受圆明园筹建会委托,为其书写标志匾额五十幅。为黄河碑林、西安碑林、云南老山猫耳洞、修复长城及卢沟桥、十一届亚运会等书写作品五百余幅。 董老知识渊博著述颇丰,写有《三十年代的河北省体育》《忆董守义在天津》《书法结构》《当代画家题画诗选》《董守义先生一生》《中国篮球运动》《北京最早一场足球赛》《抗日战争期间的体协“厄运”》等。 先生一生德高望重,能书而不谈笔之工,能诗而不以诗人自命,谦逊做人,耿介立身。暮年题诗曰:“八旬岁华瞬息过,书画何论工与拙。颜字米帖岂图传,龙眠石涛不随波。珍贝琳琅实足羡,闭门造车焉合辙。俗笔恶札面师友,小巫见大赖楷模。” |
如文中未特别声明转载请注明出自:水墨中国SHUIMO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