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它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只有当一个人物质生活得到了充分的满足,艺术才有可能成为他思考的重心。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使得艺术的购买与传播成为可能;经济的发展充实了生活,间接为艺术的创新与多样化提供更多可选的素材。湖南商学院文学院曾耀农教授(博士)主编的国家级规范教材《艺术与传播》,就重点讨论了艺术传播与艺术市场的复杂关系。 艺术是一种独立的存在形式,但不能离开经济的支持,后现代艺术的特征就是以市场来标榜其价值。以文森特的“加歇大夫”为例,1990年拍出了8250万美元的天价。作品是以艺术价值为主导,还是以市场价值为主导呢?艺术传播与艺术市场的关系具有时代的印迹。因此,在任何情况下,单一的讨论艺术与市场的关系都是不科学的。 艺术的接受,包括艺术的消费、鉴赏和批评,是艺术活动的终点,也是艺术家及艺术作品内在价值获得最终实现的根本途径。艺术接受者的鉴赏与批评活动具有很强的主体性意义,它既是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认知、诠释和创造,同时也是与艺术家的精神交流和对话。从某种程度来讲,艺术批评是艺术传播的“意见领袖”,对艺术市场起引导作用。艺术接受还可以对艺术家乃至客体世界予以精神性反馈,从而实现艺术活动与社会活动的联结,使艺术活动融于人类社会活动的宏大系统中,并在其间发挥权威作用。 曾耀农教授的《艺术与传播》认为:对于中国的艺术家和艺术商人来说,要想在国际艺术市场上出人头地,把自己的价值做到最大,必须注重“市场的拓展”和“有效的传播”协调推进,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我们的艺术市场几乎还是没被开拓的处女地,中国到底有多少本来具备国际影响力的艺术作品,仅仅因为市场的狭小和信息传播不畅而藏在深闺?“把艺术‘化作’生产”,我们需要有全球化的艺术市场眼光和有效的信息传播渠道,这恰恰是我国目前最缺少的,如果中国的艺术经纪人制度(而不仅仅是演艺经纪人)能建立和成熟起来,世界将发现一个多么可观的蓝海市场啊! |
如文中未特别声明转载请注明出自:水墨中国SHUIMO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