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中国首页 评论 查看内容
订阅

文章

试谈新媒体语境下的中国书画艺术宣传

发表时间:2014-2-21 09:16作者:水墨中国 阅读(1525) 评论: 0来自: 成功书画家

导读: 在网络高速发展和全民普及的大环境下,新的传播媒介不断产生,并不断受到全民的热捧。在新的传播媒介语言环境下,书画艺术的传播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书画艺术信息的发布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距离不断缩小,书画艺术传 ...
      在网络高速发展和全民普及的大环境下,新的传播媒介不断产生,并不断受到全民的热捧。在新的传播媒介语言环境下,书画艺术的传播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书画艺术信息的发布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距离不断缩小,书画艺术传播源和受众的关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书画艺术的传播或者宣传也迎来了空前的繁盛时期。

      那么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研究探讨新媒体语境下的中国书画艺术宣传也就非常有必要有意义了。我个人认为要谈新媒体语境下的书画宣传,要搞清楚这样几个问题: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营造的不同语言环境下的书画宣传有什么区别?新媒体语境与书画艺术宣传的契合点是什么?新媒体语境下的书画宣传有什么样的优势?新媒体语境下未来中国书画艺术宣传的走向是什么样子?

      一

      首先简单谈一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营造的不同语言环境下的书画宣传的区别。新媒体是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信息源传播媒介,一般将它定义为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其特点是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

      新媒体营造的语言环境就是在这样新的媒介主导下的情景语境和人文语境。在对书画艺术宣传的影响上与传统媒体的语境相比较,情景语境更加多元化,传播的情景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受众不再是传统的被动接受,而是越来越广泛的积极参与并与信息源的发布者互动性交流的传播。比如,在新媒体的平台上书画艺术的传播者甚至是创作者可以与受众更多的用视频互动交流、文字互动交流的方式来宣传书画艺术产品。就拿成功书画家网在书画艺术传播上的案例来说,在2013年的30余次大小书画艺术活动的新闻报道中,新闻受众的参与十分广泛,成功书画家网通过自身的宣传平台以及借助其他如腾讯的交流平台(QQ、QQ群、微信),新浪(博客、微博),移动通讯还有诸多的新兴媒介向广大受众传播书画活动的信息,而众多的受众也通过这些新兴媒介将接收这些书画活动信息所产生的反应再反馈给成功书画家网,甚至是直接反馈给参与活动的书画艺术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书画艺术宣传和交流情景语境的新体系的现象。

      人文语境也逐渐趋于向高速形成、多元化、包容性的方向发展,在新媒体人文语境中,整个书画艺术传播的人文环境不再是传统媒体下缓慢的形成。一场书画活动或者一幅书画作品通过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等媒介迅速传播给受众,受众又快速的将产生的反应和形成的观点再反馈回去,从而在这种互动的不断聚合与裂变中形成新媒体下的人文语境。这种新的媒体人文环境由于广大普通民众的参与,在观点和意见上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从而趋向于多元化的发展。在传播中广泛的意见和观点不断地被书画艺术作品和书画艺术活动的创作者所接受,并将这些观点和意见的内容或多或少的运用在之后的创作中,使其又有了包容性的特征。而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的传播完成这个过程要耗用高于新媒体数千倍、乃至数万倍的时间,所以新媒体呈现的书画艺术人文语境向高速形成、多元化、包容性的方向发展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二

      第二再谈一谈新媒体语境与中国书画艺术宣传的契合点的问题。新媒体语境与中国书画艺术宣传有没有契合点?这是显而易见的,当然有。而且它们的契合点就存在于它们各自的特征之内,是主观存在的。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文学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的理论观点认为,在新媒体的语境下,媒体就是信息。新媒体带给广大受众更多的就是视觉文化的触动,也就是当下流行的“读图时代”这一简单形象的概括。而新媒体语境特点和中国书画艺术在视觉艺术上的共同点,以及它们在传播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内在联系更是促进了它们互相发展。

      由于中西方审美观的不同,照相机等新兴媒体中的重要工具对西方绘画带来的冲击却对中国书画艺术是不存在的,从传播和宣传上来讲反而是刺激了中国书画艺术宣传的发展。以书画艺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视觉文化更侧重于“境外象生”的写意性,观者的感受往往更多的存在于对书画艺术画面之外的想象。比如一幅中国画或者书法作品,通过拍摄利用网络技术传递给另一位受众,在除去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与那副真实的作品给受众的观感效果基本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新媒体语境下的中国书画艺术的传播不会改变书画作品的艺术本质内涵;同时丰富的书画艺术品或者书画艺术活动的图片,在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新媒介中间海量的传播也丰富了新媒体的传播内容,这样就给受众带来了美的感官享受,从而促进了新媒体的发展。这可以说是新媒体语境与书画艺术宣传的一个契合点。

      再说书画艺术本身带给观众最直接的也是视觉感受,而以网络新闻为代表的新媒体具有无限丰富的信息、超强的时效性和多媒体性。其中新媒体语境下的传播最有代表性的也就是图片的传播(视频作品也是无数图片的集合)。网页打开后,人们首先关注的是图片,尤其是动态图片,它们对受众的视觉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它能直接调动受众感性经验和视知觉思维,激发受众认知事物的参与性与认知兴趣,抓住读者的心,使传播内容得以扩大。通常情况下,人对信息的接受90%以上来自于眼睛,而传播的载体不再是文字、声音等而是图片形式的书画作品或者书画活动的现场,所以就不需要通过任何转换翻译,可以直接的传递到观者眼中。这又是新媒体语境与书画艺术宣传的另一个契合点。

      三

      最后再说说新媒体语境下的书画宣传的优势。早在19世纪,当摄影出现的时候,很多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就曾经宣告绘画艺术的死亡——摄影出现的那一天就是绘画消亡的日子。我个人不太同意这个观点。实际上摄影技术出现已经一二百年的历史了,而且到了现代摄影技术作为新媒体的一个技术要素更加发达,但是绘画艺术并没有消失,尤其是我们的中国书画艺术在新媒体空前受欢迎的当下,借助新媒体的平台更加繁盛。

      不可否认摄像技术的出现对绘画艺术带来冲击,但是它也丰富了视觉艺术,它在给绘画艺术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刺激了书画艺术的发展。我前面说过,现代中国书画艺术不仅没有受到这种因素的冲击,反而是利用了网络传播平台已经延伸到世界几乎每一个角落的触角为载体,以及网络信息流通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特点,将书画艺术的作品、蕴含的思想以及书画艺术活动传递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例如成功书画家网在2013年的某一次书画活动的宣传中,利用时下流行的一系列互联网(包括移动手机网络)上的工具,将活动的整个过程,大量的有针对性传递到了受众的视野里。据了解这个传播的量是非常庞大的,恐怕要达到近百万。再举一个例子就是当下淘宝、京东、天猫、美团等电商在网络销售中前期宣传的强大攻势也可以旁证网络宣传优势,而这是传统媒体则望尘莫及的。

      而网络媒体传播的另一个特征和优势就是多媒体化。传统的印刷媒体通过文字和图片传播信息,广播通过声音传递信息,电视则通过画面和声音的有机结合而成为它们繁盛时期受到欢迎的传统媒体。我不可否认这些传播方式各有所长。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综合性处理文字、图形、声音和图像的新的多媒体技术。这种新的媒体技术能够同时采集、处理、储存和传递两个以上不同类型的信息,把自然形式存在的各种媒体数字化,并利用计算机对数字化的信息进行处理,以便方便受众接受,以此有提高了受众的利用率。因此网络传播多媒体化的发展满足了不同层次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使广大受众可以接收到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大量信息资源,显现了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所具有其他媒体不具备的独特属性。我想这对中国书画艺术宣传的发展来讲,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还有就是新媒体中的互动交流,打破了传统媒体传播中,长期单向宣传的模式,传播者和接受者也不再被人为的分割。如今新闻或者说是信息源已经不再仅仅是新闻工作者或整个传媒从业人员链条中传达给受众;新媒体语境下的受众,除了可以在极大范围内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外,还可以参与信息的传播甚至是制作中去。这对新媒体语境下的中国书画艺术宣传来讲,无疑又是更大优势。书画艺术品和书画艺术活动自身的魅力对观众就有极其大的吸引力,在新媒体语境下与其互动交流的结合绝对是强强联合,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强大效果。

      四

      最后简单说说新媒体语境下未来中国书画艺术宣传的走向。一个事物的产生有着绝对的潜力和极大的发展空间,而且这种潜力还没有被完全开掘,这种空间还有很大的余地,那么它的发展前景绝对是美好的,我想新媒体语境下未来中国书画艺术宣传未来的走向就面对着这样美好的前景。

      如果在新媒体语境下未来中国书画艺术宣传的情景语境和人文语境能进一步的完善和成熟;新媒体的强大的超时空性、多媒体化、和互动交流的特征在中国书画艺术的宣传中能更有效地利用其产生的宣传效应是不可估量的。当然在这种新媒体语境下的书画艺术宣传由于其参与者广泛性也存在着一些隐性的弊端,尤其是在其信息传播的真伪和对书画作品的恶意炒作上对受众的判断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想这些问题将会在期以后的发展中得到有效的改善或者解决。

如文中未特别声明转载请注明出自:水墨中国SHUIMOTV.COM

上一篇:邓晓岗:当代中国书画艺术已极度虚荣下一篇:书法欣赏五“Jing”
    移动端支持
    手机扫描二维码

水墨中国 ( 京ICP备11045702号

分享到: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水墨中国

© 2001-2019 ShuimoTV.

招聘合作|战略合作|律师事务所|在线联系  

GMT+8, 2015-4-8 15:14 , Processed in 0.100590 second(s),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