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中国首页 评论 查看内容
订阅

文章

水墨点评:书法大家刘艺

发表时间:2012-5-16 07:12作者:水墨中国 阅读(1342) 评论: 0

导读: 刘艺,原名王平,别署王实子。著名书法大家。1931年1月25日生,原籍台湾台中市。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创作评审委员会主任、编审。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军事博物馆中国红色文化书画协会名誉主席等职,享受国 ...
LIUYI-431
       刘艺,原名王平,别署王实子。著名书法大家。1931年1月25日生,原籍台湾台中市。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创作评审委员会主任、编审。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军事博物馆中国红色文化书画协会名誉主席等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刘艺生长在一个有浓厚艺术气氛的家庭,其父刘锦堂(又名王悦之)为著名的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是与徐悲鸿、林风眠同时期的中国新美术运动的先驱之一。192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是台湾第一位留日画家。刘锦堂先生家属将其遗作四十余件捐献给国家,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刘艺自幼受到父亲的熏陶和教导,7岁起开始练习书法,如今虽已年逾八旬,习书已有七十余年,但仍然笔耕不辍。其书法精于今草及章草,兼擅行、楷、隶、篆诸体。书风清健秀逸、洒脱自然。
 
刘艺多才多艺,极具语言天赋。他撰写了80多篇书法论文和译著,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对书法创作中倾向性问题的研究?通晓外语的优势,使得他能够广泛阅读和翻译国外书法资料,为广大读者了解海外书法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及其与大陆书法的关系方面,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其所著《中国书法在大陆以外的发展与演变》及《中日书法的比较》极具学术价值,不但被《人民日报》等报刊转载,还被译为日文,发表在日本的学术刊物上。
 
     刘艺多年来为中国书法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2001年5月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20周年时,荣获中国书协“特别贡献奖”。2004年3月又获中国书协颁发的“评审工作特别贡献奖”。在日本也获得多项荣誉奖,并受聘担任日本产经国际书法展特别选考委员。
 
   2011年1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看望和会见了文化界知名人士,代表胡锦涛总书记和党中央向他们表示亲切慰问。李长春对文化界知名人士对党的文化事业做出的贡献表示敬意和感谢,希望他们进一步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在推动多出精品力作,多出优秀人才方面做出更大贡献。李长春分别会见和看望了全国性文艺家协会负责同志,其中书画家有刘艺、沈鹏、范曾、张海、刘大为五位。李长春与他们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对文化产品和生产的引导,增强文艺家协会的凝聚力、影响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等领导同时会见。
 
       2011年刘艺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授权、荣宝斋按原作1:1完美合璧的两岸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卷首题跋“丹青国宝,山水合璧”。这是继去年中央文史馆馆长袁行霈及欧阳中石、沈鹏、舒乙等七位德高望重的业界泰斗在《富春山居图》上同卷题跋后,又一位书法名家为此图题跋。 
 
       2011年底,刘艺与李铎、沈鹏、靳尚谊、范曾、韩美林、言恭达、杨晓阳等艺术家被评为2011年度八位最具学术价值,最受媒体关注的艺术家。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今,刘艺的作品次第进入大型建筑。钓鱼台国宾馆于1999年庆祝建馆四十周年时,邀请刘艺为其创作草书八尺四条屏,陈列于5号楼大厅,18号总统楼亦有数幅小品陈列。其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中南海,邀请刘艺创作数幅大型作品布置于各厅室。人民大会堂、中央军委大楼、中组部等单位,也相继收藏先生的作品用于陈列。各地名胜及公共场所,征集收藏他的作品更难以计数。中央有关单位还多次邀请刘艺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提供作品,作为国礼赠送外国领导人。

       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书画室主任张思卿:刘艺先生的字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自成一体,可称之为 “刘体”。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刘艺先生是我非常尊重的书法界前辈,刘艺的人品、艺品值得我们学习,他对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建设发展和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做出了很大贡献。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赵长青:要像刘艺先生这样堂堂正正地做人。人做不好,事就做不好,字也写不好,最根本的就是先做好人。刘艺先生主持正义、踏实做事的精神,对事业的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精神,给我们书协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经验。特别在展览、评审方面,立了很多规矩,使书协从创建以来在评审方面留下了非常好的传统、经验。在书法道路及艺术风格追求方面,我们也要向刘艺先生学习。他的书法既继承传统,又彰显时代特征,极具正大气象,这正是我们每位书家所追求的风格。我也经常到刘艺先生家去请教,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们都受到了很多的教育和帮助。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陈洪武:今天我们在品读刘艺先生这一部艺术人生厚重的大书的时候,应该说心中确实充满了敬畏之心、敬畏之情。刘艺先生的书风以他独特的凝重、苍拙、浑朴的风格特质,在当今书坛影响很大,给我们晚辈以很高的引领。我感激刘艺先生曾经给我许多细心的指导,给我许多教诲和帮助。他曾对我说,喜好书法一定要向古人学。这句话至今影响着我,我牢牢地记在心里面。曾经有一次,我拿我的习作请教刘老,请他给予批评。他对我说,你是江南人,你笔下的那种空灵、自由,那种江南特有的韵致与生俱来,但是你缺的是拙朴、厚重。

        中纪委驻司法部纪检组长、司法部党组成员、中国书协理事韩亨林:我一直很崇敬、很敬佩刘艺先生,我刚进北京的时候,就拜在刘艺先生门下学习书法。我们交往有20多年了,通过这么多年的相处,我特别敬重他的人品。我为刘老做了四句藏头诗: “刘公儒雅仁慈贤,艺高超群且自谦,长松白发飘然至,寿比南山活神仙。”

        经济日报社原社长、中央直属机关书画协会主席、中国书协理事武春河:刘老师是我的恩师,十几年前对我有过指导。刘老师提携后人,也曾给过我不少鼓励。有人说,有的书法猛一看,很好、有冲击力,再一看,就很一般,第三次就不想看,这是一种。真正好的书法,一开始看好像一般,没什么惊人之处,第二次看觉得很有意思,再看就是百看不厌,有琢磨头。我觉得刘老师的书法属于后者。他就是内涵很丰富,体现我们传统的书法综合之美、雅意之美,同时很高古。有时候看刘老师的字能看很长时间,越看越觉得里面内容多。

        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原福建省委副书记、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学敏:我觉得刘艺先生非常可敬。刘艺先生是书法界的老领导,又是书法界的老人,他对我们非常谦和。只要我请教刘艺先生的问题,他都很诚恳、谦虚地回答我。每一次和刘老见面的时候,刘老总是笑呵呵,非常和蔼可敬。

  他书法看起来很平直,但详细看后,觉得很深。他把一生对人民、对国家的热爱都充分展现在他的书法上。

        中国美协副秘书长、中国书协理事张旭光:我非常敬佩刘艺先生的人品。刘艺先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评审的奠基人,我们后来所有的程序、条例、办法等等,都是在刘艺先生那个时代从实践当中逐步摸索、总结出来的。我们现在只是在这个基础上来做,给我们的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这属于原创性的东西,这一点对整个书法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著名书法家、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银监会原副主席唐双宁:我30多年前就仰慕刘艺老师的大名,而且还偷偷地临过、学习过他的书法,但是一直没有机会跟刘老师见面。见面后发现,越大家越谦虚。像我们不知深浅,有时候初出茅庐,可能还不知天高地厚。 

        中国书协副秘书长、展览部主任白煦:刘艺先生是书法家协会初创时期的老领导,他奠定了书协的工作基础。1984年,《中国书法》杂志办得不是很如意,领导也认为需要调整和充实力量,刘艺先生就开始担任了《中国书法》杂志的副主编,他接手以后,杂志马上为之改观。此后刘先生又担任了书法评审、创作等重要工作的领导,奠定了中国书协评审创作机制,也为以后的书法创作、评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刘先生本人还非常注重理论研究,非常注重理论和书法实践并进,这点非常难得。

  因为刘艺先生是书画世家,在老一辈的熏陶下,他自己的书法艺术也是在不断的发展、前进。我看了他的草书《赤壁赋》,感到静穆简远,达到了书法艺术一个高的境界,宁静致远,实际上不激不励,内涵更见功底。这样欣赏起来,越看越有味道。可能我们年轻的时候,或者以前太注重外拓,注重一些视觉冲击力或者注重一些外在的东西,不大注意内敛的东西。刘艺先生的作品之所以有内涵,充满了意味,实际上就是他的理论修养作支撑,他注重理论研究。刘艺先生那种人书俱老的境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协理事刘洪彪:我心里面对刘老师是很敬重和感激的。我32岁初到北京时,他给了我很好的提携,我也因此很快调到了二炮。我跟刘老师在20多年的接触当中,他那种大人不记小人过的宽容的心态很值得我们学习。

  十几年前我写了篇文章,题目是“当今书坛的全方位进取者”,这是我当时对刘老师的总体看法。当时刘老师50多岁,在很多场面都非常活跃,形象又好,有种文人的气质,很洒脱,既主持活动,又唱京剧,给我印象很深,是有才能,有亲和力,组织能力非常强的人。

  一个人的精力、见识、学养是书法入门、上道、进入书法艺术门庭的资本积累和前期投资。所以我觉得刘艺老师进书协之前长时间的积累,家父、门户的影响,长期在这方面的工作,在艺术、国学等方面的浸润,形成了现在这种含蓄的、内敛的、深厚的、纯朴的、厚朴的书风。他的书法里面有很多的信息,很多内容、内涵,越看越好看,有琢磨头,有嚼头。这是饱学之士和一般只讲技巧书者的根本区别,也就是大家和小家的根本区别。

  1994年我办展览的时候,刘艺老师参加了我的研讨会并发表了讲话,他说我所有的作品里面只看到一件草书作品,草情很好,建议我应该在这方面多多的努力、挖掘,这句话我听进去了,一直记着了。这几年我做了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的秘书长(现为副主任),刘老是有眼力的,看到了我的潜质。

如文中未特别声明转载请注明出自:水墨中国SHUIMOTV.COM

    移动端支持
    手机扫描二维码

水墨中国 ( 京ICP备11045702号

分享到: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水墨中国

© 2001-2019 ShuimoTV.

招聘合作|战略合作|律师事务所|在线联系  

GMT+8, 2015-4-8 15:14 , Processed in 0.100590 second(s),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