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中国首页 评论 查看内容
订阅

文章

刘国玉:艺术最好的裁判是时间

发表时间:2012-3-31 11:36作者:水墨中国 阅读(1847) 评论: 0

导读: 刘国玉长久隐逸翁山,以数十年磨一剑之功,成为集诗、书、画于一身的著名艺术家。特别是其焦墨山水则独树一帜,焦墨画大家张仃评价其焦墨作品“气象浑穆,魄力雄强”。甚至有评论家指出,刘国玉焦墨山水有别立一宗之 ...
刘国玉长久隐逸翁山,以数十年磨一剑之功,成为集诗、书、画于一身的著名艺术家。特别是其焦墨山水则独树一帜,焦墨画大家张仃评价其焦墨作品“气象浑穆,魄力雄强”。甚至有评论家指出,刘国玉焦墨山水有别立一宗之历史地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刘国玉曾在广州美院附属中专读书,与广州画院原院长张绍城有同窗情谊。对于张绍城批评广州美院的观点,他深表赞同。“传统文化不牢固,艺术人格就不健全”。他建议,国画系应取缔素描课,多教授古诗词、文史哲与书法。

美院招生考英语最是莫须有,应取消

新快报:你的老同学张绍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广州美院没有文化。他批评,技法在教学中占有过高比重,而文化课的地位微乎其微。你是否认同他的观点?

刘国玉:我完全认同。美术是一个人综合实力的体现,而绝非仅是技法的问题。画家的综合实力,不但包括技法上的纯熟,更体现在他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的修养,比如古典诗词功底、书法水平,以及丰富的文史哲知识。而国画家更要注意传统文化的修养了,你去看美术史上的大师,哪一个不是诗词、书法高手?又哪一个不是传统文化的通才?而现在据我所知,美院非常不重视文化课,技法教育成了唯一。鉴于此,现在的国画系教学应该面向传统,回归国画教育的宗旨,多教授文化知识。当然,文化课绝非英语、政治等一类课程。

新快报:美院教学另一个景象是,不管国画还是西画,都在以素描为基础科目。

刘国玉:国画系为啥要学素描。国画经过那么多朝代的发展,已形成了独立的美学与文化系统,为何要学西方那一套?陈丹青说要反思徐悲鸿的“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是有根据的。还有,不管是本科入学考试还是研究生入学考试,都要考英语,这个做法是莫须有的,是缺乏民族自信心的表现,应取消。国画系学外语,就是浪费时间。我早先学了俄语,但现在早就忘了。另外,政治与数学都不要考试。美院招学生,要唯才是举,不拘一格。这一点,不妨向民国时期的北大与清华取经。蔡元培、胡适是教育招生工作的先进典型。

岭南画派不重视笔墨,已不复存在

新快报:那你认为文化课应在美院教学体系中占有多大的比重?

刘国玉:至少一半。学生传统文化不牢固,人格就不健全。素描等技术问题解决了,还不是中国画。当然,这有个前提,老师应该多才多艺,文化修养很高。而现在,你去看美院老师的作品,都很少题长款,一题长款就露出书法和文采不过关的马脚。他们也很少题诗词,即使题了,也非原创,抄古诗而已。书法与诗词这两关过不了,怎能够去做国画家?又怎能够去教学生?当然并没有规定每张画都要题诗或长款,只能因地制宜。但必须有足够的修养才能做到因地制宜。无论题长题短都能看出画家的学养。

新快报:岭南画家大多毕业于广州美院,你如果拿绘画、书法与诗词三大标杆去衡量现在岭南诸家,有多少人能称得上你眼中的国画大家?

刘国玉:不敢妄自菲薄,但也难觅其人。大多数画家的画没有文化内蕴,也多源于诗词、书法功底太弱,文化修养不够。

新快报:回顾岭南画派的历史,又有多少人能够过诗书画三关?

刘国玉:二高一陈庶几堪之,他们是民国时期的革命者与文人,能在战乱中一边为民族危亡奔走,一边潜心艺术,这一点非常值得赞赏。虽然他们奠定了岭南画派的基础,但诗词等古典文化修养一般,没有形成影响深远的理论体系,没有留下太多的经典精神遗产。他们讲中西融合,不过是技术上的一点点革新之举,第二代和第一代比也没有太大变化,都没有强有力的笔墨和太高的传统文化修养。就笔墨而言,黎雄才要比关山月好。

新快报:那么岭南画派的现状怎样?在全国格局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刘国玉:一个画派的形成,并不是仅仅以一个群体为标记,最关键的还是理论上的独立性和强烈的文化特征和风格倾向。事实上,相比于其他画派,岭南画派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画派,可谓新而不强,缺乏长期积淀。对中国美术理论体系的发展没有太大的贡献。现在,随着外来画家及思想的涌入,岭南画坛变得复杂了,甚至分裂了。直接地说,岭南画派已经不复存在,画家都在各搞各的,没有了作为一个画派应具备的文化特征。当然,多元化更好,但必须有中国文化特征。何必分岭南岭北呢。

特写

数十年磨一剑在画坛自立一宗

50多年前,一个高高瘦瘦、年仅17岁的男生,提着简单的行李,从粤北山村来到了广州,跨进了富有几分神秘色彩的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刚来时,男生默默不语,但勤奋刻苦,从小打下的古文和书法底子,使他在同学中很快脱颖而出,成了诸多同学中的佼佼者,被大家选为班长。

1962年,勤快的男生来到学校食堂帮着干杂务,好心的大师傅们可怜他挨饿仍坚持读书画画,偷偷地多送了他几斤饭票,多给了他几块锅巴,谁知被人发现了。在阶级斗争狂风席卷的年代,一个拔尖的高材生就这样被退学,再次回到粤北老家翁源。这一待便是50年。

20多年过后,当年美院附中的不少学生都成了国内外知名的画家或大学的教授,而他们的老班长却音讯全无。很多人觉得,老班长恐怕在穷乡僻壤已蜕化为日夜劳作不息的老农民,昔日的那支秀笔也已早换成了一柄粗硬的锄头。而自1986年始,刘国玉的书画展相继在广州、香港等地开幕,一幅幅酣畅大度、劲拔恢宏的焦墨山水开始被广为人知。原来,在被西风侵蚀得如此斑驳的年代,还有人如此坚守传统,且坚守得如此出色。美院附中的老同学已经知道,老班长刘国玉已经在国画界自立一宗。而完全无法想象,刘国玉在翁山老林到底怎样熬过了无尽黑夜,到底吃了多少苦头,又到底付出了超出常人多少倍的努力。现在,刘国玉再忆起过往心酸,则惟有一笑,“还好,我都坚定地走了过来”。

“路是自己寻出来的”。刘国玉说,“道”是艺术追求的最高目标,而技巧比较容易掌握。“为什么有的人画到了一定程度就不进步了,可能是因为没有上升到‘道’的层面。一个人的画中要有一种什么力量,什么境界,从中可以看出作家的艺术追求”。他表示,要在尺幅之间表达天地人生。

刘国玉批评张绍城“作画如打仗”观点:让齐白石参加美展肯定一无所获

张绍城在接受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美展是证明一个画家实力的最佳途径。而刘国玉则对此持不同意见,“他这是比赛、考试的思维,一刀切对待艺术很不合适”。

刘国玉表示,“美展的评委大多是各级美协及各大美院的领导,他们所持有的艺术标准以及公平性都值得商榷;而现在,让八大山人与齐白石等这些具有原创精神的大师去参加美展,肯定会一无所有”。他认为,现在各类美展都存在着很大的体制性问题,对艺术的发展非常不利。

“艺术最好的裁判是时间”,刘国玉希望每个艺术家都应有这种敢于面向历史创作的气魄。

刘国玉 1942年生于广东翁源,诗人、书法家、画家。幼承庭训,诵诗习字。1959年至1962年在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专读书,1979年调入翁源县文化馆工作,业余从事中国山水画、书法、诗词创作。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专注于焦墨山水画的创作,风格日趋雄健。先后在广州、韶关、香港举办画展,是广州画院特聘画家、韶关大学客座教授、上海交大海派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如文中未特别声明转载请注明出自:水墨中国SHUIMOTV.COM

    移动端支持
    手机扫描二维码

水墨中国 ( 京ICP备11045702号

分享到: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水墨中国

© 2001-2019 ShuimoTV.

招聘合作|战略合作|律师事务所|在线联系  

GMT+8, 2015-4-8 15:14 , Processed in 0.100590 second(s),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