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12年,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按例都应总结这一年的经历与得失,以便更好的寄往开来。更何况今年的我们是从传说中的世界末日下“劫后余生”的幸运儿,更应该对自己这牛气哄哄的一年大肆渲染一番。10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此奖的中国籍作家,国人赞叹不已,中国文学终于扬眉吐气!借着这股喜气洋洋的顺风,我们也来看一看中国书法界在这一年中面向世界做了些什么。 2月,首届中日美韩国际青少年书法美术交流大赛圆满举办。 6月,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中国文化节,其篆刻艺术展尤为引人注目。 7月,“汉字之美――中国书法展”在澳大利亚展出,“中国书法环球行”继巴黎和柏林之后又巡展至第三站悉尼。 8月,音乐书法家李斌权携手中外音乐家,在英国伦敦萨德勒斯威尔斯剧院,倾情演绎了“2012伦敦奥运中国书法音乐会”。 11月,“中国印·李岚清篆刻书法艺术展”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开展;“走向世界”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在纽约展出;“艺术首都”巴黎大皇宫国际艺术展在巴黎大皇宫隆重举行,十位中国书画家入邀。 历数了这一年中,中国书法试图走向世界的种种努力,理所应当加以分析总结。不难发现,在此过程中,国人最常采用方式为出国展览,即或主动或应邀参与外国的书画篆刻展览。再者即通过政府和协会的力量举办跨国青少年书法比赛,或过孔子学院传播中国书法。 中国印-李岚清篆刻书法艺术展”在大英博物馆隆重开幕 在书法从原本的实用功能演化为纯粹的书写艺术的今天,展览这种的展示方式确已成为一种通行惯例。在中国的书法展览中,对书法感兴趣,抑或有一定理解的中国人看待书法作品时,往往会根据作品的用笔和气韵加以评判其优劣,更以根据笔画的形状来推测书家的书写过程和方式为乐。试想,当将中国的书法作品置于西方的博物馆或皇宫之中时,他们通过这种静态的展示能感受到的中国艺术能有几分?是否会因为语言的隔阂,而望而却步?是否会因为对中国文房用具和书写方式的一无所知,而茫然无措? 以色列交响乐团与书法家李斌权在人民大会堂联袂演出2013北京新年音乐会 而通过政府的干预,以教育的形式来传播书法艺术的作法,“从娃娃抓起”确是一重要举措,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然而寄希望于青少年的书法交流弘扬中国书法,不得不考虑时间成本。青少年本身的影响力远不及成人,往往他们长大成人后在社会中的行为才会慢慢彰显出其成长过程中的教育影响。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目标等得起这么久么? 综合考虑来说,在以上两种方式之外,将书法创作过程直接展示不失为一种办法。它既以动态的方式生动的展现了中国书法的创作,在此过程中,中国的笔墨纸砚、艺术家的书写状态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具体完整的印象。这远比单一的作品展示,更能让观者了解到中国书法艺术的原貌。同时,在书法创作过程中,外国观众为满足好奇心理往往会全神贯注于书法创作本身,而不会出现参观书法展览时走马观花的情况。在欣赏整个书法创作过程中,观者既熟悉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创作过程,又欣赏到作品最后完成的状态,通过书法作品的一幅幅的书写与完成,仿佛参观一个持续进行中的动态展览,并通过不断的展示加深观者对书法艺术的感受。这种方式动静结合,并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中保证了书法艺术对观者的辐射强度,效果可谓远远超过普通的展览。 “汉字之美——中国书法展”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 再者,观看书法创作的成员多为成人,当然也不排斥青少年,受众可以更为直接的对书法艺术进行传播,发挥影响。更妙的是,这样的书法创作竟然与他们熟知的交响乐相配!熟悉的音乐既能平息异国文字带来的隔阂感,更能帮助他们将注意力集中于创作过程本身,追随着那与音乐唱和的书法的轻重急缓。他们虽然难以理解汉字本身的含义,但可以通过音乐,从另一个途径了解到书法艺术中的节奏和韵律,而节奏和韵律对于书法艺术,特别是草书,往往是其精髓之处。在中外文化差异巨大的背景下,这无疑是借由中西艺术中书法与音乐艺术的“异质同构”,找寻到其相通之处,通过二者的结合点来打通西方人一直难以接受中国书法的“死结”。 就这样,传统的书法艺术,用非传统的方式——书法创作过程的展示结合西方交响乐,加以展示。既扩展了书法艺术本身的维度,又有助于观者,特别是对中国书法艺术一无所知的外国人士更好的感受中国这一古老的国度中充满神秘与庄严的书法艺术。秒哉,音乐书法不仅开创了一种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新途径,更可谓开创了一种最为恰到好处的方式! |
如文中未特别声明转载请注明出自:水墨中国SHUIMO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