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中国首页 评论 查看内容
订阅

文章

共筑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新论)

发表时间:2017-10-26 08:04作者:水墨中国 阅读(8495) 评论: 281王 锋来自: 人民日报

导读:   各民族文化的密切交流和互动,构成了中华文化蓬勃发展、推陈出新、绵延不绝的内在脉络朱根华图  不久前,国家博物馆的一个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展,吸引了数十万观众热情参与。这个名为“民族遗珍 书香中国” ...
  各民族文化的密切交流和互动,构成了中华文化蓬勃发展、推陈出新、绵延不绝的内在脉络

朱根华图

  不久前,国家博物馆的一个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展,吸引了数十万观众热情参与。这个名为“民族遗珍 书香中国”的展览此前已在全国各地巡展,加深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全面认识,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中华各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让国人倍感自豪。

  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各少数民族历史上创造的30多种传统文字及其丰富文献,与汉字、汉文文献相映生辉,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民族文字文献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和文化创造的直接记录和见证。如春秋时期壮傣民族《越人歌》、汉代藏缅民族《白狼王歌》、北朝时期鲜卑人《敕勒歌》,都是关于各民族先民繁衍生息的历史档案。边疆民族地区的史地人文缺乏汉文记载,民族文字文献的价值就更加凸显。如成书于14世纪的藏文《红史》,可与汉文史料相互印证,充分证明了西藏是我国版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丰富的各民族历史文献,雄辩地说明我国的历史和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共同历史记忆。

  需要看到,当前在关于中华民族文化的阐释和宣传教育工作中,还很少看到各民族文献的影子。学界的不少有识之士,包括已故的季羡林先生等,都积极倡导构建中华民族“大国学”。中华民族大国学不仅要有诸子百家、唐诗宋词,也应有维吾尔族古典长诗《福乐智慧》、藏族史诗《格萨尔王》、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傣族长篇叙事诗《召树屯》等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作品,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民族文字文献的传承和利用,需要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活起来”。要大力开展民族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工作。以藏文文献为例,全国藏文古籍文献藏量为200余万函(部),长期以来以传统方式保存利用。经中央统战部批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藏文文献资源数据中心于不久前成立,为民族文字文献的信息化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实践范例。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基于语言相通、文化相通的民心相通更加凸显其重要性。在“一带一路”沿线,很多民族跨境分布,民族语言文字大体相通,民族文字的经典文献,在跨境分布民族中有很大的影响,有必要加强民族文字文献的对外出版和宣传;同时,也有必要加强经典民族文字文献的外译工作,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和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创造力,进一步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各民族文化的密切交流和互动,构成了中华文化蓬勃发展、推陈出新、绵延不绝的内在脉络,至今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内在力量。浩如烟海的各民族古籍,使中华文化以特有的多样性与和谐性,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深入挖掘各民族古籍文献资源中具有独特魅力的优秀成果,并进行科学有效的弘扬和利用,使传统文献在信息化条件下鲜活起来,无疑将进一步繁荣中华民族的文化百花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力发掘和激活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将更好凝聚起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秘书长)

如文中未特别声明转载请注明出自:水墨中国SHUIMOTV.COM

下一篇:奋蹄扬鞭正当时 文化强国新征程
    移动端支持
    手机扫描二维码

水墨中国 ( 京ICP备11045702号

分享到: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水墨中国

© 2001-2019 ShuimoTV.

招聘合作|战略合作|律师事务所|在线联系  

GMT+8, 2015-4-8 15:14 , Processed in 0.100590 second(s),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