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中国首页 新闻 展览 查看内容
订阅

文章

『展讯』丁春鸣2016《家》个展/北京/4月18日

发表时间:2016-4-12 17:43作者:水墨中国 阅读(1677) 评论: 0

导读: 爸妈在我的劝说下也准备搬家了,在靠近市里的地方买了套房子。记得前几年我回家总是呆不住,爸妈不停再说周边变化。变化最多是这个大爷或者大妈得病死掉了,几排有回忆的房子在父母描述中消失了。他们总是回忆争论谁 ...
展览海报

爸妈在我的劝说下也准备搬家了,在靠近市里的地方买了套房子。记得前几年我回家总是呆不住,爸妈不停再说周边变化。变化最多是这个大爷或者大妈得病死掉了,几排有回忆的房子在父母描述中消失了。他们总是回忆争论谁谁在那里住过。我迫不及待的前去看看,也只是看看。这次展览的画都是这几年回家看父母时,顺便拍下的记录。有的直接在智能手机上原始的处理了,有的则在原始的记忆中去画了。看了看自己的东西,凑在一起有点像东家长、西家短的邻里谈话。这个谈话里有房子、有树、有人、还有蔬菜,所以呈现给大家,找点回忆,找点相似,不陌生,但距离。——丁春鸣


丁春鸣老师1979年出生于新疆石河子市,重庆大学研究生毕业,新疆艺术学院教师,中国民主同盟乌鲁木齐市盟盟员,乌鲁木齐市民盟文化委员会委员。丁老师立足于当代艺术,努力解读新疆与内地、新疆与国际的屯垦情怀;及对城市化今天边疆地区的文化思考方式。代表作品有《丝绸之路》、《回家的路》、《公交车》……

主要经历有:

2016年  《家》个展 北京亮马美术馆
2016年 《时区共振》京疆艺术展群展 新疆当代美术馆
2015年 《纸本子清》个展 新疆教育学院美术馆
2014年   参展《首届新疆国际双年展》新疆乌鲁木齐
2013年   参展《新疆当代艺术25周年回顾展》新疆当代美术馆
2010年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硕士
2008年   参展《首届新疆当代艺术影像展》乌鲁木齐市美术馆
2008年   参展《当代艺术三人展》新疆艺术学院
2007年   参展《解决》当代艺术展  新疆艺术学院
2005年    支教结束回到新疆艺术学院附中任教
2002年~至今 新疆艺术学院任教
2002年  首批自治区大中专院校支教  喀什麦盖提县二中
2002年  参展《重新启动》新疆当代艺术展 乌鲁木齐
2000年 《西域印象》入选世纪年鉴全国美院作品展 北京
2000年 《新疆六人联合画展》 新疆艺术学院展厅
1998年  获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学士学位

流年似水与悖论有痕
文/新疆艺术学院/史晓明教授

丁春鸣的这几十幅小画的内容,我大概分出来三类,尤以风景系列为多,如:远处有树的山峦、无树的田野、似树的旷野、有树干的风景、有树根的风景、收割后的葵花、秋后的向日葵、凋零的葵花、渴望天空的小树、公园、亮光下的拖拉机;房屋系列有:书架、素色的场所、摆满条凳的屋子、挂满旌旗的屋子、贴对联的屋子、烟囱和屋顶、十个冒烟筒、有门的院墙、有大门的墙、开进大门的货车;还有个别的人物、动物及场景,如:一对下肢、无面部细节的肖像、喝饮料的两个女性、音乐会、宠物的半个脑袋、碗内的整个疏瓜、一排烧水壶等。

看成绩

显然,大家一看这些画题就会明白,多是一些以往的平淡无味的局部物象以及身边琐事等,这些题材如果按照过去的主题性大画面而论全是些根本不起眼的、不入画的景色/象,按过去的常识论道,至少表面上就经不起什么推敲,所以更登不了大雅之堂。

树洞

然而,本文所要关注的问题在于,既然是无色、无味、无趣,那么,年轻艺术家们为什么还要专门费神把它们画出来,并且,还要正儿八经地展现给公众们呢?画者究竟想与观者分享些什么?处于职业的眼光,我对如此这样的问题比较感兴趣,因为它是研究纷繁的当代艺术现象时而难以回避的话题。故此,以下的简约文字纯属一孔之见!如有理解和述说不当,还望识者赐教。

在如此小的画幅上反复用单色随意涂抹没有细节的局部批量图像,这本身是件很无聊的差事,如要把它说成是“艺术”似乎就更显诧异。尤其对外行来说那简直不可思议。

无疑,首先作者无须引你进入美学佳境,这是现代艺术之后的一个常规性特征,也不是与你共享画中景致,因为他并不强求与观者互动。依我之见他是在默默独抒禅机意蕴。这好比是“信号弹兵”(福柯自喻语)那样,自暴坦诚且记述色彩贫瘠的往事和印象。

一般而言,文明史上的平庸时代是精英和大众同样平庸。我估摸着丁春鸣的这批小画,是试图想要冲破这种窘境,因为他的这些作品显然有几个特征在力图挣脱当下艺术的症结与顽疾。为此,他特意把自己“退化”为不识艺术的门外汉,以最稚拙的眼睛来看待和处置艺术与非艺术、继承与创新的态度分寸问题。

我所领会的丁春鸣的这种图式的手法是:画家挪用镜像情节中的流年有痕的无色记忆,选择自娱无为的方式其实是在悬置先前固有的无足轻重的主观臆想,且特以小尺寸画幅对应宏大叙事的招牌,以单色削弱纷繁无度的花色,而忽略全景代以放大局部是拟用当代无用基因信息原理来再现并述说生活无艺术、艺术无生活的数字化时代的碌碌无为,并依次来抹平日渐虚拟、平面化的娱乐时光,进而了却从前抹之不去的几无色彩的贫乏生计和荒诞岁月。想必正是类似于这种相对符合时代气息的细胞认同感的心境表达,作画者无需迎合任何观者,而是在认真思考和重新定位或者转化自己的冥想视点。这比起大张旗鼓的教条式艺术口号,显然算不得是怡悦惊骇。姑且,面对生活艺术化的时代前景,才思敏捷的艺术家其实还是可以偶尔与周围的人们共愉悦的。然而,这种想法看来仅只是一种稀有的奢望,因为,天分卓越的艺术家总是会超越自己的时代,至少与周围玩艺术的人们不怎么同步……。况且,谨慎而挑剔的艺术家并不希望无节制、无原则的破坏与建立新的审美秩序和艺术理想,否则,他会与身边的网虫们一样昏庸,也就说不上他是前卫牺牲者了。

也许,以往昔的平淡来说事是无奈地择取,如若如此,这些画大不了就是为了有意消解眼下雾霾艺术风景的自我安慰的图式策略!就权当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多了一种另类的艺术形态!或许,毕竟逃避和审视无聊是蕴育意义之前兆。

画展作品欣赏

如文中未特别声明转载请注明出自:水墨中国SHUIMOTV.COM

上一篇:中艺财富画院在京隆重成立
    移动端支持
    手机扫描二维码

水墨中国 ( 京ICP备11045702号

分享到: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水墨中国

© 2001-2019 ShuimoTV.

招聘合作|战略合作|律师事务所|在线联系  

GMT+8, 2015-4-8 15:14 , Processed in 0.100590 second(s),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