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宋代黄庭坚书法“李白忆旧游诗”被认为是狂草“神品”,曾被乾隆皇帝珍藏于清宫大内,现流落至日本有邻馆。然而记者日前获悉,国内出现了一幅由收藏大家吴湖帆秘藏的黄庭坚书“李白忆旧游诗”,二者相似度堪称“双胞胎”,极可能一幅是另一幅的临摹本。 乾隆珍藏与吴湖帆秘藏,哪一幅更可能是真迹?记者辗转联系到藏家G先生。在得到不透露藏家信息的承诺后,G先生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采访。 两幅“神品”,谁是真迹谁是临本 在G先生的收藏陈列室,他向记者展示了那幅曾让鉴定专家感到震惊的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草书:笺条上写着“宋黄鲁直草书李白忆旧游诗真迹卷”,落款为“吴氏梅影书屋宝藏,丙戌十月画装,吴湖帆题签”,并钤有吴湖帆私印。长卷打开后,可见纸张呈青灰色,纸本纵高约40厘米,连跋文长度约15米。 桌上同时放着一本日本有邻馆所藏原大影印本,二者相比,收藏印章和题跋迥然不同,但黄庭坚书法则极为相似,粗看时几乎每个字的大小、位置和结构均相同,然而仔细观察仍然可以发现细微不同,吴藏本行笔慢而老到,有邻本运笔较快而流畅,那么,到底哪一幅是临摹品? G先生告诉记者,吴湖帆得到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后,取此卷开头两字“迢迢”,将书斋取名为“迢迢阁”,并请张大千作《迢迢阁图》。与吴湖帆相熟的人告诉G先生,解放后吴氏捐出绝大部分藏品,但却以《忆》卷是明代仿品为借口留在身边。但病危之际,吴湖帆仍将《忆》卷带入病房,可见其对此卷的珍视。 2003年出版的《吴湖帆文稿》根据上海图书馆所藏吴氏遗稿及书跋整理而成,书中记录了《忆》卷的正文和题跋。G先生所藏的跋文与《文稿》完全相同,依次是明成化年间萧文明记载自己在无锡看到此卷,称之“妙不可当”;天台山人东方启明成化八年题跋;正德年间沈周称此卷“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草圣宜焉”。王世贞称其“翩翩几与风人争胜,使悬腕中加拔山力”;清代被称为“刘罗锅”的刘墉写道,“山谷本之妙,前人跋之详焉”;鉴藏大家翁方纲在乾隆五十八年见到此卷后写道,此卷原有明代张铎的跋文,但遭人剪割而不见;嘉庆年间成亲王永星称此“狂怪奇变”,与自己曾收藏过的黄庭坚作品迥异;鉴藏名家梁章钜20年间两次题跋,称“其奇纵处非俗手所能窥测”,并补录了张铎和祝枝山已被剪割的跋文;接下来就是民国时期吴湖帆、张大千和沈尹默的题跋,其中吴湖帆赞叹此作为黄庭坚“神来之笔、入化之作”,并称此卷自元代张氏收藏以来,数百年历历有据,此卷流传有序。 而有邻本的收藏印和题跋则相对简单,印章有“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和“宜子孙”等,主要是清廷内府鉴藏印。题跋有两个,一为沈周,一为张铎。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两幅《忆》卷的沈周题跋高度相似,无论哪幅是临摹本,仿者技艺都堪称出神入化。 |
如文中未特别声明转载请注明出自:水墨中国SHUIMO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