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时代精神 推进文化创新 ——记全国残疾人自强模范、中国著名盲人书画家沈冰山 古往今来,大凡有作为的进步的作家艺术家,都把高超艺术造诣和高尚价值追求作为人生理想;大凡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著,都以美的力量和形式揭示和传播引领社会进步的思想观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第九次文代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强调,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文化的创造力。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培育和发展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有着旺盛的文化创造力,善于在继承前人文化创造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文化创造,而且要勇于在新时代条件下进行新的文化创造。 盲人作画则是在传承民族文化,特别是书画艺术上的革命性创新与发展。 古今中外的美术艺术史上,书画艺术有始以来就被称为视觉艺术,是明眼人的专利。盲人画家闻所未闻,盲人作画见所未见。 但有一个中国盲人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顽强求索,居然创造出了奇迹:他是中国第一位在中国美术馆办画展的盲人书画家;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特别给画展寄来“身为盲人,能有如此艺术成就,实在不易”的贺信,对他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评价;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吴阶平的题词则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国务院原副总理方毅为其书画展亲笔题名。他就是已近耄耋之年的中国著名盲人书画家沈冰山。 中外美术史上的首位盲人书画家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几千年来,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绵延不绝、繁荣昌盛,靠的就是一代代中华儿女在不断创新中薪火相传、接续培育、不断发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增强文化建设本领的时代课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样需要我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民族生命力、激发民族创造力、铸造民族凝聚力,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和推进文化创新。 沈冰山以一个盲人的身份闯进美术艺术的殿堂,无论是其盲人的身份,还是其书画作品,他给美术艺术及美术史带来的变革及震撼都史无前例。 1990年,沈冰山应邀出席世界残疾人康复大会第15届年会暨亚太地区第九届会议,先后四次现场作画,引起来自9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以及各省市代表的极大兴趣。时任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观看了作画的全过程,称赞他“画得好,为残疾人争了光。” 2006年,他应邀在台湾举办个人画展,台湾地区领导人、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送来了祝贺花篮;中国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为其亲书“业精于勤”的墨宝。 沈冰山的作品因绘画技法独特、新颖,作品内容充满了时代的气息及民族的精神,而在十多次的全国书画比赛中获奖。其中,他的代表作《荷花》、《芭蕉鸭》、《京华》分别被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上海美术馆收藏。他的艺术成就及美术作品更是引起美术界、学术界、文化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及讨论。 吴冠中对他的书画展及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程十发用“艺事惟心不须目,无目有心万事成”概括了他能够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内在原因。 范曾对他的美术作品发出了“胸中有大千光影,笔下见如来智慧”的感慨。 由于他身残志坚、自强不息,1991年,被评为全国百名残疾人自强模范,受到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为其的顽强精神及艺术作品写下了:神奇的艺术创造中蕴含着水滴石穿的奋斗精神,令人钦敬,值得学习。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长江为其题词:身残志坚,奋发图强。 作为广大文艺工作者中的一份子,全国残疾人自强模范,沈冰山几十年来在黑暗中,以一副病残的身躯,靠着顽强的毅力,不屈的精神,执着的探索,独创出了一套盲人绘画的独特技法,为民族文化振兴,国家文化强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真正做到了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传递时代精神,推进文化创新的历史责任。他的生命因此绽放出绚烂的光华,他的人生也成为了时代的楷模。 划时代的创新理念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着强大的精神支撑。 承优秀文化 启“心画”先河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是文化繁荣发展之道。一部人类文化发展史,既是一部文化继承史,也是一部文化创新史。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样需要我们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和推进文化创新。 盲人作画,首先在创作主体上就开创了历史先河;其次在作画表现手法和技艺上更是独具特色;第三,盲人画家的绘画作品被称之为“心画”,是盲人画家用“心”创作出的惊世作品。因此,盲人画家本身以及他创作的作品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传承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弘扬中国文化精髓,彰显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文化创新首先要有敢与世人一争高下的民族气概。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沈冰山面对厄运,面对永久的黑暗,没有自怨自艾,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开始了与命运的抗争。 盲人的眼前都是一片漆黑,画家却要用眼睛来感知外面的世界,并在这基础上构思想象,然后在宣纸上挥毫泼墨作画,画出自己的想法。这些对于盲人来说无异于痴人说梦。而双目失明的沈冰山却将这不可能变成现实。 为了提高理论素养,沈冰山请来懂绘画艺术的亲朋或好友给他讲解名画,并从中吸取历代名家画册、书籍的精华和特色技艺。 著名书画评论家丁羲元曾和沈冰山共同探讨吴昌硕的画风。沈冰山侃侃而谈:“吴昌硕的枇杷很硬,颗颗如弹丸;他的藤很老,颜色很亮。”丁羲元谓其神交意会,所言皆妙。 中国指墨画家沈克川多年潜心研究书画,他对沈冰山的盲眼书画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真正地画出中国画的特点,又要区别与别人。而且根据他的独特条件:看不见。所以他要创造出一套他自己独特的东西。 执着求索书传奇人生 用触觉体验,用嗅觉感知,这是身处黑暗的盲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也是沈冰山重新开始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开始作画的起点。沈冰山在双目失明前的视觉积累并未给他留下足够的绘画素材,因此,他以独特的方式去接近自然、理解自然,靠手的触摸补充完善心中的形象。 有一天,沈冰山蹲在卖虾的摊边,一只一只地摸着对虾的结构。事后他高兴地说:“齐白石家不在沿海,他所画的虾是五节的河虾,而海虾有七节,我要画七节的海虾。虾的须,眼睛,身体,脚……每个部位都要印在脑子里。”沈冰山小的时候,没少在村里的小溪里与鱼虾嬉戏,如今却只能靠“摸”让它们的样子“长”在心里。 在大海边上,只见一只鸭子被他握在手中,他将鸭子从头到尾的抚摸了几遍之后,随手拿起一只小木棍就在沙地上画了起来。一会,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鸭子就出现在沙地上。在路边,沈冰山将宽大的芭蕉叶捧在手里,贴在脸上,用心灵和大自然交流,用心去感受它们的一点一滴。“每当我重新去碰触一个同样的物体的时候,每次都会有一种全新的感受。这就像是明眼人去外面写生,因为每次的心情不一样,所以每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这是沈冰山通过双手的触觉代替眼睛来感觉大自然后的心理感受。就靠着触摸,沈冰山听懂了荷塘的倾诉,明白了鱼虾的鲜活。熟记在心后,面对宣纸尽情泼墨。三五分钟,一幅大写意的作品便一挥而就。针对沈冰山在书画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覃志刚为沈冰山题词:自强不息,古今一绝。 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长江认为沈冰山的画具有一种豪迈的民族精神,因此为他写下了“超越自我,放飞理想”八个大字。 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曾说,不幸是天才的无价之宝。但对沈冰山来说,厄运是他顽强拼搏的阶梯。沈冰山一生不断与命运抗争,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反映了残疾人奋发向上的精神,是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真实写照。 身体残缺的沈冰山,用毕生的执着与顽强求索,创造出了一个充满阳光与多彩的人生。在社会越来越多的关心残疾人、盲人的发展与康复的过程中,沈冰山的事迹无疑将带给人们更多的思考,也必将激励更多的人奋发向上,创造自己的人生传奇,续写中华民族的精神凯歌。 前所未有的绘画模式 中国象棋具有悠久的历史,而沈冰山正是从古老的象棋技艺中开始自己新的艺术人生的。 以棋为“师”开创全新技法 象棋和绘画可以说是两个不沾边的事情,学象棋对绘画又会有什么样的帮助呢?沈冰山却对此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用意。在沈冰山的心里,他身体不好,年纪也大了些,记忆力也日渐衰退,可是盲人是完全依靠记忆来生活的。作画更是要记住画纸的大小,布局的位置等内容,没有好的记忆力对盲人来说是很难生活和工作的。 学象棋的好处就在于,你要记住你走过的每一步棋,还要想到后几步的战略,同时你还要清楚的记住对手的棋路,这样才有可能赢得胜利。这首先就是锻炼盲人的记忆力。 同时,象棋的棋盘有着纵横交错的格子,俗称“九宫格”,楚河汉界的一切厮杀都是在这九宫格中进行。沈冰山正是用九宫格的方式,在作画时对宣纸进行布局。这可谓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创发明。 沈冰山学象棋师从中国著名的象棋排局专家沈庆生,开始,老师建议沈冰山学习象棋的残局和布局。因为这是初学者基本的学习内容,何况沈冰山还是看不见的盲人。 但沈冰山提出了完全让老师吃惊的要求:要从全盘对击学起。面对老师的不解,沈冰山说出了心里的话:我是盲人不能和别人一样一步步的学,必须以跳跃的方式来学,要超过别人,我才有战胜别人的可能。全盘战术就是一个最合适我的学习方式和内容。 沈庆生这位象棋排局专家深深地被沈冰山执著与顽强的精神所感动了,欣然接受了他的要求,教沈冰山象棋全盘对击的技战术。同时还在沈冰山的要求下,边教他象棋,边辅导他在古代文学方面的修养。 沈冰山这种独创的绘画方法,在他的绘画创作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开创了美术艺术史上一个全新的绘画技法,赋予了中国书画传统技艺的全新理念,使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焕发出了新的生命。 寓棋于画 写意高古神韵 福建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画家董希源对沈冰山的书画研究多年,对盲人作画有着深刻的了解。他介绍道:“沈先生在作画时,是将宣纸想象成一个棋盘,那棋盘上有横竖九条线。因为他在构图的时候,要知道从第几条线的位置落笔,从哪条线的位置结束,整个构图有多大。因为看不到,沈先生在作画时,通常是一笔下来,没有修改的余地。这和我们明人眼作画有很大不同的。我们要是看哪里没画好,就会自然而然的去修改一下,添上一两笔。但盲人做不到这点。所以沈先生在下笔之前对于所要表现的内容早已了然于胸。” 董希源以画鹤为例,将一般的画法与沈冰山的鹤进行对比,发现沈冰山从鹤嘴到鹤眼,再到鹤身都是一笔连贯而成。虽没有画出一些细节部分,如羽毛、指甲、鹤爪等,但这种一气呵成,没有停笔修饰的画法,说明与明眼人画家不同。“我是以少少子胜多多子,能少一笔就少一笔。”沈冰山解释道。 著名美术评论家陈传席教授这样描绘沈冰山作画的全过程:他走到画案前,助手把纸铺好,他用手摸索着墨、水、色各放在何处,然后用手摸纸,上中下大概位置,心中已有数;然后沾墨、调水,然后迅速落墨于纸,浓淡干湿,层次分明。需要赋色,或者需要补画的,他都用手量好,然后再赋色补画,基本不差。他的笔墨苍劲清润,色彩沉着雅致。最难得格调高古,神韵生动。墨色的内在变化,微妙而深刻。这和有目无目无关。所关乎者人的精神状态,人的品格高低,以及对中国艺术的理解。所画之物,笔墨、色彩与其神遇而迹化。见于纸上者,乃是人的精神,学识和功力的显现。古人云:“非画也,乃道也。”更赞叹其画“笔墨不俗,格调高逸,十分难得。” 上海美术评论家丁羲元谈及对沈冰山独创的棋局定位方法时说,以象棋排局理念入画,是冰山书画的又一个看点或特点。他喜爱弈棋,双目失明后更苦心经营,还曾参加比赛获奖。中国的象棋是历史悠久、雅俗共赏和家喻户晓的。小小棋盘上的对阵搏杀是历史和智慧的缩影。在横十直九方正交叉的九十个棋点上,出奇制胜、变化无穷。冰山在反复实践中领悟个中真谛,曾自制棋局的残局,名为“双献美酒”,后收入《象棋排局百花谱》中。所谓“双献美酒”,就是黑方在兵临城下之危亡之际,红方执双车并攻,先奏凯歌。此排局佳名很是动人。著名画家董寿平见到沈冰山的画后,他蒙住自己的双眼写道:盲人能书画,而甚空灵,有奇气,可服。 沈冰山的写意中国画日臻成熟,形成了线条简洁,笔墨淋漓的风格。他的构图,更多受了象棋牌局的影响,线条则吸收了音乐的抑扬顿挫。因而他的画神韵十足。 以心画传承文化精髓 “以优秀的作品感染人,以强者的精神激励人”,这是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覃志刚为沈冰山写下的另一题词,以此来表达对其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优秀的书画作品的钦佩与赞赏。 盲人作画称为“心画”,因为盲人是用来“心”来感知外界的。沈冰山正是如此。 正如上海美术评论家丁羲元所言,冰山是用“心”来作画的。他从26岁病目,失去视觉之后,但并未消沉,而是逐渐从迷茫中探寻到光明大道。他爱画,爱音乐,爱象棋,走上了与一般盲人殊异的艺术之途。他以想象和触摸感知外部世界,在他的黑暗却又明亮的生活中寻觅探求,终于找到了他自己喜爱的大写意花鸟和草书笔意笔法,数十年坚韧磨练,终于卓然有成。他失去了双眼,但却有一颗艺术的心。他是用“心”来画。 在经过多年的凭想象在沙地上、地板上、以至床铺上的作画练习后,一天,沈冰山突然有了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他很想自己能够真正用毛笔在宣纸上作画。因此,他带着自己的几幅字来到了福州董希源家。 “当时的心里真的很紧张,因为之前练习都是用小木棍,或者是手指,可以很自如的由自己控制。但这毛笔是那么软的,又要沾上墨,我又看不到,所以很害怕一笔下去结果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因此心里是非常不安的。” 在董希源的建议和帮助下,沈冰山开始在旧报纸上练习画荷花。但是,画过几十份的旧报纸后,沈冰山的荷花还是一团糟糕,远没有他希望的样子。 沈冰山并没有气馁,更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告诉自己:你一定能行,因为你将“填补中国美术史上没有盲人画家的空白”。他让董希源给自己买来宣纸,他要直接在宣纸上作画,这样才能更准确的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 此后,沈冰山的作画技艺有了前所未有的突飞猛进。他通过先画枝杆后画花朵的顺序,解决了因下笔重,宣纸在大面积墨浸的状态下易破的问题。除了画荷花,他还画鹤,画鸭子,画葫芦。他画的鸭子也极具特点,一笔完成。 在福州董希源家十多天的时间里,经过无数次研习后,沈冰山终于画出《荷花图》等四幅作品。这些作品展出后,倍受称赞。 “残疾人要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我眼盲心不能盲,命运的金钥匙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残疾人也可以跟正常人一样,拥有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做一个对人类社会有贡献,有价值的人。”沈冰山厄运面前不低头,不气馁,自强不息,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远大理想,当之无愧的成为中国历史及美术史上的第一位盲人画家。 正如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所写的“锲而不舍,金石为开”、“自强不息”的题词一样,几十年来,沈冰山以顽强的意志与命运抗争。先是研习象棋、音乐,在省、市多次获奖;后又拿起画笔开创盲人书画先河,充分体现了其人生的价值。他的作品线条老辣简练,笔墨淋漓奔放,构图清新奇特。行家纷纷惊叹其作品重现了“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著名画家梁树年赠诗“前生莫非真八大”。他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展览。作品曾获“首届全国残疾人艺术作品展”特别奖,并被毛主席纪念堂、八大山人纪念馆、上海美术馆、吴昌硕书画研究会等单位收藏并流传国外。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自强不息揭示了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沈冰山,这位在黑暗中摸索的光明使者,在生命长河的艰难跋涉中,凭借自强不息精神为自己的人生描绘上了灿烂的光辉。 在不幸中独辟蹊径 中国画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从古至今,在中国画的发展中,凝聚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探索和奋斗。中国画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汲取过多方的养分,如印度佛教壁画、民间绘画、木版画、西方油画等等,但它的思想根基仍是源于中国的儒家、佛家和道家的思想体系。中国画讲求“意象”思维方式与“写意”的造型观,追求情趣和意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在中国画的笔墨上则追求虚实、意境、神韵、气势。在绘画材料上则始终是以毛笔、墨和宣纸为三大要素,探求线条的绵延、水墨的渗化以及抽象的意境。而它对作品优劣的评判也基本上从品格、意境、笔墨三方面来判断,千余年来基本如此。正因为它的评判标准、追求方向、思想根基都比较恒定,故中国画在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才能较为平稳地呈线型地向前发展。 而“诏安画派”则将中国画的传统精髓体现的淋漓尽致。 地灵人杰的环境熏陶 福建省彰州市的诏安县地处福建省最南端、闽粤交界处,素有“福建南大门”和“漳南第一关”之称。诏安县山川毓秀,地灵人杰,历代文人荟萃,文风炽盛。其书画之风始于唐代,盛于明清,形成独具风格的“诏安画派”,其影响波及日本、台湾和东南亚一带。现代诏安书坛画苑依然花繁叶茂,名家辈出,艺术范围浓郁,处处丹青耀眼,家家翰墨飘香。 |
如文中未特别声明转载请注明出自:水墨中国SHUIMO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