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中国首页 评论 查看内容
订阅

文章

高润喜: 在水墨与色彩之间疾驰

发表时间:2013-6-17 09:49作者:水墨中国 阅读(1260) 评论: 0

导读: 回眸 (重彩) 高润喜新艳 (水墨) 高润喜出浴 (水墨) 高润喜午夜物语 (油画) 高润喜高润喜,别署半觉,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专业受教于叶浅予、李苦禅、李可染等先生;史论受教于邵大箴、薄松年等先生。1982执教于 ...

回眸 (重彩) 高润喜


新艳 (水墨) 高润喜


出浴 (水墨) 高润喜


午夜物语 (油画) 高润喜

高润喜,别署半觉,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专业受教于叶浅予、李苦禅、李可染等先生;史论受教于邵大箴、薄松年等先生。1982执教于中央民族大学,现为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工作室主任,教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委会委员、中国教育部学位中心学科评估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评审专家。

艺评

贾方舟

高润喜是“文革”后第一批考取中央美院中国画系的学生,他在校学习期间正值改革开放之初,西方现代文化(从哲学思潮到艺术流派)迅速涌入,学院的老师和学生甚至整个艺术界都处在十分活跃、兴奋的状态。身在学院的高润喜更是求知欲望强烈,对于各种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新的流派和新的形式都充满好奇和兴趣。作为一个中国画系的学生却不断地去摆弄木刻、雕塑、油画,应该说,他是最早受到西方现代艺术“启蒙”的青年之一。他对程式化的传统规范并没有太大兴趣,倒是把更多的精力投注到对新艺术的研究中。四年的学习对他以后的艺术道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他对形式的兴趣、对色彩的敏感以及对构成的热衷,一直延续至今,热情不衰。他生命的激情、心态的骚动以及灵魂的不安在水墨与色彩的“碰撞”中,在笔触的“疾驰”中得到了“排解”。在他来看,忠于自己的情感或许比忠于一个画种传统风格更加重要。

一代大师林风眠曾在中国画向色彩方向推进中,作出了开创性的努力,但并未由此而形成一个以色彩为主要语言的强有力的流派。而今,致力于这方面探索的中青年画家多起来,大有希望出现一个在视觉上堪与油画媲美的“浓墨重彩”画派:它既能保留东方精神和中国画的基本素质,又能将西方近代以来的色彩成果大面积吸收进来,为中国画走向现代探出一条新路,高润喜无疑是这条新路上一位不倦的探索者。

我认为,高润喜的艺术总体上可归为一种装饰风或唯美风。这种风格以其平面性消解了古典写实追求三度空间的愿望。这种风格的雏形最早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他受到西方现代艺术中的构成主义和立体主义影响,这使他的作品更注重绘画本身的形式趣味和审美价值。

高润喜的作品大体可以分为以水墨为主和以色彩为主两类构成形式,虽然风格、意趣各异,但又都以构成作为其基本表现手法。在表现内容上早已越出再现生活真实的原有框架,或以符号化处理,或抽象为纯粹的几何形色块,从而使他的艺术更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和平面的视觉特征。

三十多年来,高润喜主要游走在水墨与色彩之间,前一类线条简约、笔墨清雅;后一种色彩浓重丰厚,视觉效果强烈。但二者都具有现代意义上的绘画性和表现性,而这一点在本质上正与中国画是相通的。

笔记

高润喜

创新的幻想

早在中央美院国画系学习时,就成天幻想着艺术创新的美术梦,经过相当的时间才明白创新的前提——参透中西艺术,没有它一切都是空谈。从1973年发表作品算起,我的画龄已40年。在过去的岁月里,我曾潜心琢磨中国绘画的传统笔墨和美学意蕴,也研习过西方美术的古典与现代。我对中国汉唐精神和大写意传统情有独钟,因为它博大、深邃、内在。我也对西方印象派后的象征与表现绘画颇感兴趣,因为它直观、强烈、震撼。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充满艰辛、百味俱全,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基本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本性的艺术语言,忧的是怎样能使其更上一层楼。艺术风格本无优劣之别,而画作的确有品位的高低和雅俗之差异。艺术风格的意义在于独特,绘画的生命在于神采。中国绘画讲究传神,西方绘画讲究移情,其目的无非是要写不吐不快的“胸中逸气”。

画欲动人,画家须先有情,而情贵在真醇。虚假做作之态是观者眼睛中所不揉的“沙子”。画的技巧可以“做”,但画的精神必须一目了然,直戳心底,这是视觉艺术的至理。对于画作来说,一切诠释都无济于事,所有评价最终就落在一个“看”字上,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独立的人格

我理解的画家,必须具备独立的人格和恬淡的处世心态。只有这样的人格和心态才能达到艺术境界上的超脱、轻松、散淡。古人说得好,“大味必淡”,“淡”才是一种艺术大境界。

天性让我更向往表现抒情性艺术。在有形与无形的世界之间,我发现了那稍纵即逝的精神存在。我的梦想是创造一种奇特而和谐的非再现艺术,以超越尘世间的繁杂心态去展示我心中充满律动的画面。

我把不同的形与色想象成有生命的、可以流动的东西,我在画面上引导它们该去的地方,使它们与我的画纸建立和谐的匹配关系。我总是设法尽快地把我内心所“见”的一切捕捉下来,特别是水墨画,多数情况根本来不及打稿,我的创作冲动犹如待喷的岩浆难以控制、一触即发,仿佛形象、色彩、线条是自己走上画面的。每当我把内心的想象美凝固在画面上时,心中便感到无限舒展和享受,因为事后我自己再也无法重温那段令人痴迷的美好时光,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艺术如同生命。

有形与无形的自然是我艺术之路的左右手,是两种平行的存在。我常常从有形的自然走向无形的自然,去追寻那种无法预见、难以用文字陈述的形式和色彩。相信我所创造的悟性自然能蕴含更大、更持久的艺术魅力。同时,经验告诉我,找到的往往不全是我要找的东西,更多的是在寻找途中所撞见的东西。它仿佛是我生命的天赐,所以我很依恋自己的作品。

内在的需求

大师们的作品与普通画家的区别在于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他们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一个内在的自然。他们暗暗地遵从“内在需要”的驱使,在潜意识支配或强迫其进行艺术表达下,几乎是下意识地疯狂创造着。他们的作品对于大众来说往往是奇特和陌生的,因为他们的作品,只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必须要用“心见”去体味。


真正的艺术是超乎视觉经验之上的,它决不抄袭自然,而是赋予自然或人一种精神性图像,这个图像折射着、隐藏着艺术家内心的精神理想,它捕捉、展示的是事物永恒的瞬间。在现代绘画之前,塞尚的作品首次达到艺术的精神性塑造。意大利的莫兰迪继承了他的精神性追求,创造了“洋八大”的形而上精神样式。绘画艺术是难以言说的艺术,准确地说它是艺术家面对自然的直觉审视与审美评价。

大多数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都对民间文化给予特别的关注,他们大都受益于民间艺术的滋养、启示,从高更到毕加索无不如此。由于他们直接扎根于民间艺术,故创造的风格是质朴的。但他们的风格又是高度个人化的,你无法把他们归属于任何一家一派,这就是大师,他属于世界。

如文中未特别声明转载请注明出自:水墨中国SHUIMOTV.COM

    移动端支持
    手机扫描二维码

水墨中国 ( 京ICP备11045702号

分享到: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水墨中国

© 2001-2019 ShuimoTV.

招聘合作|战略合作|律师事务所|在线联系  

GMT+8, 2015-4-8 15:14 , Processed in 0.100590 second(s),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