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哀乐低徊,只有抑扬铿锵的京剧片段在耳旁回响……11日,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欧阳中石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举行。先生的亲友、同事、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等将近两千人赶来道别,为他送上最后一程。 11日上午8点,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从天南地北赶来吊唁的人们手持先生生平,佩戴白色菊花,静静等待入场。 不少吊唁者是从外地千里迢迢赶来。 排在队首的中国书协香港协会副主席、平安福创始人李玉刚,他与欧阳中石先生相识十多年,并多次接受先生指导,10日,他连夜从青岛飞到北京,今晨不到7点就来到这里。李玉刚说,欧阳中石老师善于健谈,低调没有架子;他把我当做他的学生,但他更多把我视为同事、朋友。我们在一起谈学问,谈世事,谈时政,自然也免不了谈书法以及书法界情况。他在外人看来是大书法家,但他不喜欢人家称他“书法家”,总说自己是教师。他的一生是伟大的,他不但教会我如何写字,更重要的是教会我如何做人。 在人群中,76岁的赵前老人坐着轮椅,他与爱人林淑文上世纪60年代是欧阳中石在通县师范学校的学生,早晨五点就从家里出发了。回忆起恩师的教诲,林淑文老人泪如雨下:“老师非常和蔼可亲,跟我们一起打篮球、唱京剧,他是我们一辈子的恩师,永远不能忘。” “先生存典范,翰墨著光芒”“平生所授岂唯提按使转,后世堪传皆在敦厚温柔”……通往礼堂的走廊上,挂满了以毛笔字书写的挽联。大礼堂中,欧阳中石先生静静安卧于鲜花绿植丛中,安详宁静。吊唁者陆续排队入场,向先生鞠躬作别,并以拱手礼向先生家属致意。 除了教育家、书法家等身份,欧阳中石先生还是戏曲名家,他9岁登台演出,15岁拜京剧须生大家奚啸伯为师,在纪念奚啸伯先生的专场上曾演出恩师名剧,无论唱、做,还是扮相、声音,众人皆曰“疑是奚君又重来”。 礼堂中,没有哀伤的旋律,现场播放的是《中石唱念自娱》,这是多年前由中国唱片总公司正式出版的一张CD光盘专辑,共录制了二十几段由先生演唱的多年不易听到的老唱段,所选奚派唱段,都是奚啸伯先生未及留下录音资料的。此前,在首师大校内的灵堂内,也播放着先生生前演唱的《数太保》《甘露寺》《取帅印》京剧选段,绵长悠远。 欧阳中石生前一直惦念着自己读过书和他教过的学校。他在每一所自己走过的学校都设有奖学金,但却拒绝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其捐赠的奖学金定名为“春晖奖学金”。他说,“春晖寓意感谢母校给予自己力量和温暖,用于表彰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有突出成绩的教师和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他曾募集200万元设立了“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学奖”,用以鼓励全国青年书学研究者,推动和促进书学教育和书法文化的发展。2010年先生获得“首都杰出人才”称号,他将100万奖金直接赠给了首师大教育基金会,以支持学校发展建设。 斯人已逝,大爱永存。先生留下的翰墨丹青、京腔京韵、育人思想已成为宝贵财富,那殷殷教诲犹如灯塔,将激励大家不断前行。 |
如文中未特别声明转载请注明出自:水墨中国SHUIMO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