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简》
最能代表隶书成就的是东汉碑刻。东汉盛行立碑刻 石的风气,碑本身就是一件石刻艺术品,碑的重要部分——碑文,要和碑构成完美的艺术形式,因此特别重视书 法。东汉碑刻隶书,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型:字形比较方整,而法度严谨,波磔分明;书写比较随意自然,法度 不十分森严,有放纵不羁的趣味。 前者又可分为两种风格: ①倾向端庄秀丽的风格,刻 的比较细腻,笔毫效果较明显,笔画波磔分明。结体方 正,笔画顿挫有致。如《史晨碑》,结体工整,风格浑厚典雅。《张景碑》,书体宽扁,风格秀雅。《华山碑》, 点画俯仰有致,风格典雅华美(见彩图《华山碑》(部分东汉))。《孔宙碑》,讲究左右布势,用笔圆转,有篆 书笔意。《尹宙碑》,笔画圆健,有楷书笔意。《朝侯小子残碑》,风格秀劲。《郑固碑》,结体内敛,横画左右 开张。《熹平石经》,体势方整,笔画丰厚,风格端庄。属于这种风格的还有《韩仁铭》、《李孟初碑》、《阳嘉 残碑》等。这一类中还有一种风格比较秀丽的,如《曹 全碑》、《孔彪碑》等。 ②倾向古朴雄强的风格,刀刻的效果较明显,笔画 呈现方棱,转折崭齐,结体方正。比较有代表性的碑刻有《鲜于璜碑》,用笔方折,气势雄强,严谨中又带有 自然的姿致;《张迁碑》,体势方正,有骄横不可一世的气概;《幽州书佐秦君石阙》,方折有力,气势非常 雄强;《景君碑》,笔画平直方硬,直笔下垂如悬针,在汉代隶书中很有特色;《张寿碑》,字体遒劲方整;《衡 方碑》,结体宽绰,笔画肥厚古拙;《西狭颂》,体势方整,笔画顿挫浑厚(见彩图《西狭颂》(部分 东汉));《□ 阁颂》,书法方整,雄浑而有气魄;《校官碑》,用笔沉 郁雄厚,风格古厚茂密。 后者也可分为两种风格:①书写草率随便,字形大 小参差不一。 ⑶由于写在崖壁上,为不平整的石面所限制,所以 随石书写,有自然不拘的效果。其代表碑刻有《三老忌日碑》、《马姜墓志》、《芗他君祠堂刻石》、《冯君 阙》,以及各地出土的黄肠石。摩崖刻石,完全是依岩壁石势来书刻,所以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君开通 褒斜道刻石》、《石门颂》、《杨淮表纪》等都属于这一类。《礼器碑》是兼有上列两种风格的汉隶书,全碑 细劲雄健,在端庄中略带秀丽(见彩图《礼器碑》(部分 东汉))。 汉砖隶书,有一种刑徒墓砖,是记载服劳役的刑徒 死后随葬的题记,文字都用刀随意刻成,和捺印的砖文 不同。 捺印文字比较方正古朴,而刑徒墓砖文字比较草率 随意,书写和镌刻没有行格,笔画任意纵横错落,有一种奔放不羁的趣味,可能是民间书法家或工匠所书刻。 隶书到东汉末年,由于过分追求形式和装饰性,波 挑矫揉造作,而结构板滞,缺乏生趣,于是开始走向下坡路。这种趋势到魏晋时代更甚,这样隶书的衰落成了 必然的趋势。 草书 秦、汉的草书是中国草书发展史中的章草时 期。汉代早期的草书,是隶书(古隶)的简易、急速的书写。这种草书可以从《神爵四年简》见其大概,这时 期的草书为草隶或隶草阶段。 东汉时期草书逐渐出现波磔,这时草书可以从武威 出土的医药简牍,敦煌出土的“可以殄灭诸反国”简、“北部侯长高□”简等见其大概。至曹魏、西晋,草书经过书法家的不断加工,形成有一定规律的草法,后代 称这类草书为章草,以区别东晋盛行的今草。 章草在东汉已普遍流行,除出土大量草书简牍外,如 《急就章砖》、《公羊传砖》、《马君兴砖》,以及安徽亳州出土的曹氏墓砖,都是用章草书刻,可知东汉章 草在民间相当流行。 汉代著名书法家有史游、曹喜、杜操、王次仲、崔 瑗、崔□、张芝、蔡邕、师宜官、刘德□、梁鹄等。史游曾以隶书草写作《急就章》。曹喜是东汉章帝时人, 记载说他工篆书,创悬针垂露法。杜操以善章草著名,崔瑗、崔□曾学他的草书,后人并称崔杜。崔瑗善章草书, 著有《草书势》。张芝擅长章草书,唐张怀□《书断》说他创今草,并称他为“草圣”。王次仲擅长隶书,《书 断》说他以隶草作楷法。蔡邕擅长篆隶,创飞白书,曾参加书写石经。师宜官善隶书。刘德□,记载说他创造行 书,虽是草创,丰赡华美,风流婉约,独步当时。梁鹄 善隶书,书法为曹操所欣赏。 汉代有的书法家,名不显著,但见于碑刻,如郭香察 书《华山碑》、仇靖书《西狭颂》、仇拂书《□阁颂》、 纪伯允书《武斑碑》。 |
如文中未特别声明转载请注明出自:水墨中国SHUIMO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