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中国首页 新闻 媒体 查看内容
订阅

文章

水墨交融间见天地——水彩画家韦蔼玲的艺术突围与价值重构

发表时间:2018-8-22 18:16作者:admin 阅读(64) 评论: 0来自: 网络

导读: 在一间工作室里,韦蔼玲正用一支狼毫笔蘸取靛蓝水彩,勾勒雨林藤蔓的肌理。笔触落下时,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性构图与中国水墨的写意精神,在她笔下悄然交融。“水彩不仅是颜料与水的游戏,更是东西方美学的对话。 ...
在一间工作室里,韦蔼玲正用一支狼毫笔蘸取靛蓝水彩,勾勒雨林藤蔓的肌理。笔触落下时,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性构图与中国水墨的写意精神,在她笔下悄然交融。“水彩不仅是颜料与水的游戏,更是东西方美学的对话。”这位毕业于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的艺术家如是说。

韦蔼玲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绘画天赋,少年时期便开始接受系统的美术训练,水彩画成为她最早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凭借出色的艺术成绩,她顺利考入意大利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在这所拥有200余年历史、培养出无数世界级艺术家的学院中,接受了最正统的欧洲古典与现代绘画教育。

多年来,韦蔼玲深入研究水彩的人物刻画、静物构成和空间叙事技法,在光线控制、肌理融合、水色关系等方面形成了极具辨识度的个人风格。她的作品题材广泛,尤擅人物肖像和写意静物,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底,又不断融入当代表达技法,兼具技术高度与情感厚度。“韦蔼玲的作品既保有水彩的灵动,又兼具油画的厚重,开创了‘新东方水彩’范式。”曾有艺术评论家这样评价。韦蔼玲的作品一直具有较高市场认可度。

而韦蔼玲的艺术疆域远不止于个人的艺术创作。2017年9月,正式受聘担任成都市创智新语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特聘顾问,开始了她从“画布上的创作者”到“水彩画艺术推动者”的转变。因为在她看来,艺术的力量不应止步于展厅与画册,它更应深入城市肌理、进入教育系统、触及普通人的生活日常。在这一角色下,她不仅持续从事个人创作,更开始大规模介入艺术项目的创意策划、课程设计、视觉统筹与文化传播工作。

在教育层面,韦蔼玲始终秉持“审美教育是文化根基”的理念。她在创智新语平台上,亲自设计了多门面向青少年与成人的水彩课程,内容涵盖“情绪色彩表达”“结构型静物描绘”“图像叙事构建”等方向,并引导学员尝试将绘画作为自我表达、观察社会的工具。她还提出“视觉阅读力”这一新颖教学目标,认为在图像泛滥的当代社会,青少年应学会从美学角度解读图像,形成独立的视觉判断。

今天的韦蔼玲,不仅是一位造诣深厚的水彩画家,更是一位具备国际化视野与在地文化情怀的艺术项目策划者与教育实践者。她不断探索艺术与社会的连接方式,在画布之外,为城市注入艺术的温度与色彩。正如她所说:“艺术不是高高在上的展品,它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认识世界、表达内心的方式。”

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位才情与温度并存的艺术家,将继续用她的笔、她的策划、她的课程,连接更多人和世界,描绘一幅属于新时代的美学蓝图。

如文中未特别声明转载请注明出自:水墨中国SHUIMOTV.COM

上一篇:粉书苑&北京新华书店联合举办:“茶书一味”主题读书会圆满落幕
    移动端支持
    手机扫描二维码

水墨中国 ( 京ICP备11045702号

分享到: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水墨中国

© 2001-2019 ShuimoTV.

招聘合作|战略合作|律师事务所|在线联系  

GMT+8, 2015-4-8 15:14 , Processed in 0.100590 second(s),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