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城市名片丰富多彩,那绝对是这座城市一颗璀璨的明珠,合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蕴含着哪些精彩的故事?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有个千年古镇吴山镇, 古镇沿合淮公路旁,有一铁研居。铁研居主人姓邓,全名邓之元,号铁研居士,是“安徽吴山铁字”非遗传承人。该镇“吴山铁字”传承人一一邓之元已是闻名四方。 邓之元 DengZhiyuan 邓之元,字智源,号铁研居士,庐北吴山庙人。中华奥运纪念品创意设计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化部民族文化传播中心客座教授,合肥政协委员。 邓之元,又号卧龙山人,清书法篆刻家邓石如七代后人,安徽“吴山铁字”非遗传承人,中国篆刻非遗邓派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华奥运会纪念品创意设计师。安徽佛学书画院院长。 起源:“吴山铁字”始于明未清初,它以中国传统书法与铁字工艺相结合,以锤代笔,以铁为墨,经过写、剪、锤、整形、喷色、装裱等手工冷锻,工艺精湛,能临制历代书法家手迹,拓展了书法表现形式。 而让“吴山铁字”在当代大放异彩的正是邓之元先生。他通过多年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创意,从铁字书法上升到一种创意,做成象形字,做成组合字,比较大众化,民俗传统一点,适合当地一些老百姓的口味。因而,吴山铁字于1987年7月被列入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不禁好奇如此纯熟的铁字画技艺 小徒引燃了铁匠炉,郑老铁匠用钳子夹起一块铁块塞进炭火中,用一块坩石块盖在上面。此时就见小徒两只脚一前一后站着,双手握住风箱把,前腿直后腿弓身子微微后仰,等风箱竿拉到底时,小肚子一拢,两腿马上换成前腿弓后腿直,就这样反复一拉一送,身子随着一仰一哈,风箱便“呼呼,呼呼”有节奏地响着。炉中蓝色的火苗随节奏向上纵起,在劲风的吹奏中升腾…… 郑老铁匠隔一会翻动一下铁块,铁块渐渐烧至橘红,继而发黄,发亮,发白,白到炽亮耀眼。此时郑老铁匠手疾眼快,双手握着大钳猛的将“噼噼啪啪”爆着火星的铁块拖出放在铁砧上,两个小徒早已手持大锤立于两侧。郑老铁匠腾出右手拿起铁砧上的小锤在铁砧上“当、当”掂两下,然后高高举起手锤狠狠地砸在铁块的中央。两个小徒抡起大锤划着弧带着风,紧跟着砸在郑老铁匠砸过的地方。一时间大小锤上下翻飞,铁花四溅划出一道道像焰火一样的弧。 听到这段唏嘘的过往心里在想,有一俗话话说的好:“红花还要绿叶配”,如果说邓大师是红花,曹定菊夫人就是绿叶。他们相互扶持,一起达到别人碰不到的高度。 邓之元近40年沉醉于铁字画艺术的钻研,他们一直是夫唱妇随,如今,邓之元带给世人的创意精品已超过200多项,其中国家传利就有28项。智源铁字画研发中心被中华绿色奥运情组委会定为“中华奥运纪念品特许生产基地”,被省评为“安徽省旅游纪念品定点生产企业”、合肥市定为“合肥市委、市政府外事礼品定点生产企业”。其作品事迹见于《中国文化报》、《人民日报》、《安徽日报》等三十多家报刊杂志,载入《世界美术集》、《世界名人录》、《中国书画史》等二十多部经典名著,著名书画大师启功、赖少其、沈鹏、文化部长高占祥等特为铁字作品欣然挥毫,题词赞勉。 一路走来,邓之元不满足于只做打造铁字的工匠,他致力于钻研铁字中的书法表现,将名家书法灵活地运用在铁字作品中,因此他的铁字书法作品不仅获得了多项全国大奖。正如齐白石曾经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邓之元先生不满足于取得的既有成就,一直走在创新求索之路上。 荣誉:邓之元如今创意精品超过200项,其中拥有国家专利28项。●1999年铁字作品“四条屏”及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雪》获“华夏奇绝艺术博览会、“中国百家工艺精品展示会”两项金奖。●2007年创意铁字画“福”、“佛”、“十二生肖”获“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奥运纪念品创意设计研讨会”两项金奖;2016年书法长卷《上下五千年》获庆祝香港回归二十周年及“一带一路”书画名家精品。 询问起邓之元怎么看待“吴山铁字”的传承问题?邓之元道出现在做这一行业人员少,分布几乎只集中在吴山及周边,作为一门尚且冷门的艺术,小众、学习周期长、对文化基础要求高、经济收益慢等因素,让铁字的传承变成了一个令人焦灼的难题。 第三代非遗传承人 邓焕春 非遗文化进校园 |
如文中未特别声明转载请注明出自:水墨中国SHUIMO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