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中国首页 新闻 媒体 查看内容
订阅

文章

周恒:方寸之间天地宽

发表时间:2020-11-25 10:00作者:水墨中国 阅读(435) 评论: 0来自: 网络

导读:   吴秀之  篆刻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兴起于先秦,盛于汉,衰于晋,败于唐、宋,复兴于明,中兴于清。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审美角度的变化,篆刻艺术创作和形式也呈现多样化趋势, ...
  吴秀之

  篆刻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兴起于先秦,盛于汉,衰于晋,败于唐、宋,复兴于明,中兴于清。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审美角度的变化,篆刻艺术创作和形式也呈现多样化趋势,但是无论如何变化,都离不开传统的根基。青年艺术家周恒在篆刻艺术上,能够结合当代人们审美个性去寻求突破口,然后大胆地把他对艺术的悟性有机地融入到创作之中,使其作品寓机巧于娴熟之中,呈现一种自然之美,和谐之美,艺术之美。
  篆刻艺术贵在气、势、情、韵皆备,而最终落实在"和谐"二字上。纵观周恒的作品,不论"本是青灯不归客,但因浊酒留风尘"、"吴门秀之鉴赏之印",还是"自在居主"、"秦淮遗韵",全印不管字数多少、形状各异,都给人感觉到团结一气,其所表现出的轻重、虚实、疏密等关系各得其宜,疏中有密、密中有疏、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气聚而不塞,势放而不乱,统一中有变化。既有时代精神,又有个人风貌,使其方寸之间给人以天宽地阔意趣无限之感。
  《印经》中云:论印不于刀而于书,犹论字不以锋而以骨。刀非无妙,然必胸中先有书法,乃能迎刃而解。周恒有深厚的书法和绘画功底,他的工笔画构图独特巧妙,笔墨细腻精致,色彩斑斓富丽,突显着蓬勃的新时代气息和艺术个性。任何艺术都有相同之处,艺术的原理和内涵是一致的。无论那一种艺术,每个作者毫无例外都力求以精湛的艺术特色和魅力表现出内心的情感,引起观众的共鸣,其区别只在于各自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所以,周恒的篆刻作品,像他的绘画一样,往往在平凡中见奇趣,给人以新颖多变之感。他篆刻作品的谋篇布局,充分运用疏密变化的对比之美,寓机巧于娴熟之中,使作品呈现一种自然和谐之美。正如《印经》所曰:刀笔浑融,无迹可寻,神品也。有笔无刀,妙品也。有刀无笔,能品也。刀笔之外而有别趣,逸品也。
  明清印人强调使刀如使笔,以刀法传笔法。《印经》中云:论印不于刀而于书,犹论字不以锋而以骨。刀非无妙,然必胸中先有书法,乃能迎刃而解。周恒的篆刻是通过线条笔迹所折射出来的心灵影像,他的篆刻艺术,可谓刻字就是写人生、写人品、写情怀、写生活、写理想。他的笔墨线迹,刀功印痕,聚万变于笔端,散大艺于天地。品其每一方印,其线条坚韧,如丝穿铁;点画蕰藉,刚柔相济;法度严谨,内涵丰富,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赏心悦目的艺术画面,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孜孜追求,是一种对现代艺术的努力探索。
  具有思想性的艺术才是真艺术。篆刻是艺术家借用印章形式来表现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抒发情怀而产生的。周恒能够大胆探索,守正创新,在熟知金石文字的种种线条变异中,融情入线,以刀代书,以印代画,将充满活力的中国文字巧妙地融入到篆刻作品中,显示出东方篆刻文化的魅力。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线条,具有鲜活性的画面,具有思想性的作品,具有感染力的艺术,用功之勤,令人惊奇,用刀之妙,让人赞叹。真可谓小印章,大世界,方寸之间天地宽。

  (作者为文化部艺术中心艺术品评估鉴定委员会委员,著名美术评论家、鉴赏家)

如文中未特别声明转载请注明出自:水墨中国SHUIMOTV.COM

上一篇:“与时代同行——孔维克水墨人物画展”在郑州升达艺术馆隆重开幕下一篇:第八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暨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线上线下联动打造艺术市场新常态
    移动端支持
    手机扫描二维码

水墨中国 ( 京ICP备11045702号

分享到: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水墨中国

© 2001-2019 ShuimoTV.

招聘合作|战略合作|律师事务所|在线联系  

GMT+8, 2015-4-8 15:14 , Processed in 0.100590 second(s),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