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野夫人物画演绎清净高逸之精神 曲尤/文 白野夫先生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广泛融合了西方绘画从文艺复兴到现代主义的多种表现方法和造型手法,并把西方绘画因素的和谐与中国画的笔墨特点融合起来,形成了他自己的个人艺术语言。在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及表现仕女纯洁高尚和婉约优雅的一面上有他独特的想法,他用非常干净、爽快的长线条描画人物,不勾画衣纹的繁复,也减去多余的线条,连面部的神情都是平平淡淡,好似神仙,尽显清风洁韵。整幅画面色清、神清、韵清,清香雅致,清静高逸,与心境澄澈、一无尘俗气的名士人格精神同构。画面布局疏朗却境界高远,画中仕女神态洒脱,落落脱俗的坐在石头上,表现了文人们高雅的情趣和闲逸超脱的生活情致。整个画面体现了画家裁构景物环境和把握画面气息的匠心和功力。 中国艺术崇尚清莹透明之境,中国的绘画,以清淡水墨为妙境。清,代表了一种审美的取向和理想,是天地自然的美感和人格高逸的品味。白野夫的画作充分让我们感觉到了这种自然的清美,映照着人精神的朗润。仿佛画中的清香之气散逸出来,让我们如临其境的感受到那清澈的景象…… 只有清纯的心灵,才可以感受得到风景的清澈。只有清洁的生命,才会逸散出真正的香味。固守清静明朗的本性,除去尘嚣中的浮尘,让生命坦荡从容,馨香四溢,心灵自会光明莹洁,生命自会纯洁高逸。 幽媚均停 冷艳超迈——白野夫仕女画的三重境界 陈丽伟/文 中国仕女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隋唐、五代再至两宋,仕女画从幼稚走向成熟。元后,文人画的兴起,包括仕女画在内的工笔画其势渐危,随着中国历史进入新时期,中国画坛也出现了新的面貌。八十年代以后,现代女性题材绘画复兴,并以其开放的包容性向其他艺术门类借鉴吸收,以充实自身。 白野夫的水墨仕女画,正是产生在这样的历史和时代背景之下。她的境界,源于盛唐而呈现当下时尚气韵;她的技法,继承传统法度,又兼收并蓄并臻于化境;她的审美思想,已经把“仕女”这一符号,从母性提升到灵性圣境的高度。 意境:源于盛唐呈现当下 白野夫的水墨仕女画,从最初的感观来看,观者自然会被展卷扑面的大唐气韵所迷醉,倾倒,而陷入对一个远逝王朝绝代风华的追忆。 然而,沉静下来,走入画面,你会看到,白野夫仕女画的境界又已经完全超越了那个时代的局限。同样的裙裾飘飘,白野夫笔下的仕女飘动的是来源于唐代又远超于唐代的旷世风华、时尚气韵和接壤当代世界的新仕女画。其中折射的,自然是盛世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的复兴伟世。而在画面中,则通过抽象的艺术符号得以隐秘传达这复兴的各个侧面。他的作品之所以还叫“仕女画”,也是源于观者对于自唐以来这一品类的习惯延续。其实,白野夫笔下的女性在美术学意义上还找不到恰如其分的界定,可以称之为“新仕女”,而这新仕女画人物的具象表征,不妨用以下八个字作一概括:幽媚均停,冷艳超迈。 均停,代替了丰腴,因为新仕女已经不喜欢丰腴;超迈,代替了华贵,因为新仕女从经济到人格都已独立,不需别人镶嵌的华贵;冷艳,幽媚,则是当代“新仕女”的新表征,它的指向,更多是当代新仕女内心灵魂深处难以掩藏的情素魅力,以及难以排遣的,抑或自主的心灵孤寂。 唐代仕女画以丰腴华贵、雍容典雅的女性形象为典型,反映了唐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的繁荣,折射了唐代主流的社会审美观,彰显了风华绝代的大唐丽人风采。唐代仕女画对后世影响深远,远播当时的日本、朝鲜等国家,从传播学角度看,这有着人类心灵深处普遍感应的存在。 白野夫的仕女画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以比唐代仕女画更超迈的境界与更发达的传播路径,深入到世界各国艺术爱好者的心中,其潜在影响与共鸣,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已超出一般美术学意义,而进入人类文化学的另一层面。唐代妇女虽是仕女画的主角,却是社会生活的附庸,而白野夫笔下的新仕女,已隐隐然有当代女性个性心理的微妙特征与气质儒雅之美,自主高标,冷艳奢华,暗示出当代社会的嬗变与女性地位的深层提升。 技境:源于法度臻于化境 美术,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构成,从来都是无法逃离时代的拘囿的。技法,作为美术的一门科学,又最终是画家表现世界的一种途径、一种工具而已。 白野夫的水墨人物画,真正让人看到了墨的魂魄、水的精灵。这源于他在水墨人物方面深厚的传统功底,源于对形的提炼与精确刻画,对神的体味与精准捕捉,对墨的精研与灵活驾驭,对水的熟稔与绝对操控。 欲得其上,必求上上。他从少年时代即对人物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身体力行废寝忘食地笔耕不止直至而今。乡间老人,市井平民,大家闺秀,小家碧玉,敦煌壁画里的飞天,前贤画作里的真迹,反复揣摩,用心思索,潜心临摹,大胆创作。墨为骨,水为肉,水墨交融得心应手的奥秘,非是苦心孤诣恒久追觅,是难以参透其中三昧的。业界人士都知道,其中的路径只有一条,那就是天赋加勤奋。苦寒不易其志,寒暑不辍其笔,四十春秋逝水东流,千万雪纸随风飘散,白野夫得以登堂入室,成自家面目。 故土临创,都市交流,斗室苦思,学院力学,白野夫在几十年的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如何从传统中吸取营养,也敞开胸怀去研究各种新的艺术流派的造型观念。清代的工笔仕女画受唐代工笔仕女画的影响的痕迹也有,但是很弱了,无论从造型上还是色彩上都如此,加之社会演变和审美风尚取向变化,形成了一种与唐代工笔仕女画“热逸健雅”完全不同的“病态美”。而白野夫扬弃糟粕,去伪存真,兼收并蓄,融入时代,使其笔下的水墨仕女焕然一新,幽媚均停、冷艳超迈的仕女画风,在当代中国画坛独树一帜。 形是一切造型艺术中最基本的要素,线,可以说是中国人物画的骨架和灵魂。白野夫通过水墨的动态融合,超越于西方的色块与东方的线条,将法度隐入自然的笔墨,让法度成为一种主观自觉而大雪无痕。其笔下女性的面容、眉黛、发髻、颈项、手臂,乃至于裙裾、飘带、饰物,看似随心一挥,而总是恰到好处,传神准确。而搜索其笔墨起落,往往不知所然,宛如诗家之“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 圣境:始于母性近于圣洁 白野夫绘画作品中的最初的女性原型,也许就是与母性有关的女性群体。最初,母性的爱与美是永恒唯一的主题。每个人来到世界接触的第一位女性便是自己的母亲,所有艺术家关于女性的童年经验也几乎都由母亲给予,画家对这一题材的兴趣也最初萌芽于此。随着对人生阅历的丰富与开阔,对世界、对女性意义理解的逐步深入,他笔下的人物开始抽象升华成为自己思想情感的代言人,而为了使其塑造得更为知情达意,就成为画家在艺术技法和笔墨特性上不停追求与探索的目标。 女性本身即是艺术品绝好的题材,而中国仕女画又是如此的历史悠久。普遍认为,艺术作品往往蕴含着创作者的主观动因与精神心里的深层内涵。白野夫的仕女画自然也包含着他本人丰富的个人感情与精神内涵,且在艺术创作、艺术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升华、纯粹、嬗变着。 唐代仕女画从唐代女性的时尚生活中汲取养分,塑造出丰腴华美的唐代女性形象,再现了唐代女性丰富多彩的生活,折射出唐代女性自信的时尚观。唐代女性时尚和唐代仕女画水乳交融,产生了一个仕女画繁荣璀璨的时代。而自唐以后的仕女画与女性时尚逐渐剥离,仕女画逐渐沦为纯粹观赏与把玩的画种,仕女画与女性时尚的亲缘关系被彻底遗忘了。 在白野夫的笔下,隐约的女性时尚重归仕女画的画卷。他笔下的仕女,看似古装,实则是现代的、时尚的古装,或曰仿古的时装。仕女人物的面容表情,传达的也不再是古代仕女或华贵、哀怨、或怡然、萧逸等单纯的个人感情,而是通过身边饰物或场景的铺设,不经意间传递出一种身处现世环境却秉持洁身自好,坚守贞洁的内在信息。 然而,这不止是表象。在白野夫的仕女画中,女性本身作为绘画的一个符号,通过其幽媚均停、冷艳超迈的艺术品质,塑造出一系列看似身处当下、时尚风华,却又拔俗超尘、孤高卓然的新妇形象,使整幅画面呈现出一种超尘圣洁的精神境界。 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寄托着画家不言而喻的价值取向。或许,这也就是白野夫作为一个基督徒艺术家通过绘画对人类的劝谕吧。 2011年3月12日于三笔堂 白野夫·艺术简历 1963生于中国河北、现工作生活于北京,1990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2012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当代属灵艺术研究所、2015中国当代艺术家联盟中国异梦异象艺术研究会。 个展 2014“灵魂之锚”-白野夫当代属灵艺术展/上能艺术当量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3此时彼刻——白野夫艺术作品研讨会/中国书法院展览馆/北京/中国 2012白野夫水墨艺术展/东方既白美术馆/济南/中国 1997白野夫水墨画展/臻雅轩/新加坡 1992白野夫水墨作品展/觐唐庄/台湾/中国 群展 2017“欢乐颂”上上美术馆十周年艺术作品展/上上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6“结点。突破”当代水墨艺术展/上能艺术当量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6东亚(中、日、韩)艺术展/金岛博物馆/金岛/韩国 2015“处境与关怀”第五届中国基督教艺术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中国 2015“水墨战争”—上能水墨艺术交流展/上能艺术当量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4“大象之相-当代中国艺术邀请展/上能艺术当量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4“净行”第二回展/中国抽象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4“中国新野性艺术邀请展-首展”/宋庄罗丹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4行走的时间-纸上艺术作品邀请展/上苑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3“我们:1994-2013——中国宋庄艺术家集群二十周年纪念特展”/宋庄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3生命树-当代艺术展/M ART CENTNR/上海/中国 2011经典水墨邀请展/798盛世空间/北京/中国 2009国际圣艺术展/艺术中心/吉隆坡/马来西亚 2004中国当代水墨作品展/麦粒美术馆/汉城/韩国 2003中国现代艺术作品展”/国际马可.波罗协会/巴黎/法国 主要作品收藏及荣誉 2013《溪山掩映》/河北省政协文史馆首批馆藏作品/收藏 2009《骏马西风》/山东省聊城市海源阁/收藏 2006获“玉溪聂耳杯”全国书画家邀请赛/金奖 2004《幽螈》、《遗梦》、《汉锦》三幅作品/韩国汉城麦粒美术馆/收藏 1992《唐风、唐马系列》20幅作品/台湾觐唐庄艺术中心/收藏 出版 2014“灵魂之锚-白野夫彩.水墨艺术作品集 2013《白野夫专辑》(水墨卷)/鉴宝中国杂志 2013《白野夫人物画册》/河北美术出版社 2011《上能艺术》/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当代中国绘画艺术》/美国纽约格瑞斯画廊 2006《白野夫作品集》 1996《白野夫画集》/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5起在《文化月刊》、《美术观察》、《美术》、《艺术风尚》、《艺术名家》、《美术内参》、《艺术名流》、《海峡艺术》、《后街艺术》、《意境中国》、《鉴宝中国》……等不断发表作品。 |
如文中未特别声明转载请注明出自:水墨中国SHUIMO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