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中国首页 文化 书画文化 查看内容
订阅

文章

字画做旧方法大全

发表时间:2015-5-8 16:27作者:水墨中国 阅读(9692) 评论: 0来自: 网络



 
业内秘籍——字画做旧方法大全

书法作品讲究效果的做旧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绝不是为造假,只为增加效果。
1、先将作品托于一较厚的纸张上,待半干时用棕刷用力刷,使字口出现少量墨痕。
2、用黄柏、皂角煮水刷作品多遍。可以洗掉浮墨,作品变的黄中带黑,黄柏可以防止虫蛀。
3、将作品揭掉,再重新托于一张新纸上。
4、用普洱茶末泡水刷作品多遍。
5、最后把茶末连水倒在作品上,过夜,除去杂物。
6、用清水多淋刷作品几遍,干后揭重新接、托。
7、用白芨水刷作品,可以提高亮度,使作品有既老又新的感觉。
8、裱于第二次的负被纸上,完成。
也可以用旧报纸、红茶、树皮、板栗壳等煮水做旧的,也有用砂纸打磨的,但不论如何,最后一定要用白芨水刷一下,否则,墨色出不来。
把纸变旧可以用烟熏。
将新纸用1%的三氯化铁溶液浸透或喷洒数遍,放置一星期后,纸张的颜色发黄,再过一段时间后,纸张的颜色黄中略显灰色,看上去就有了旧纸的感觉;或将新纸先用紫外光照射2-5天(市售紫外灯即可),让纸中的纤维被破坏掉一部分(这个过程叫纸张老化),使新纸的手感与旧纸相近,然后用藤黄染色;传统方法还有用茶水、乌梅水、稻草和麦草水及酱油等,将新纸染成旧纸。
茶  叶   
将茶叶烤焦,焦约八成,然后以温水封闭泡之,三日后即可用茶汁染画。
鉴别方法:尽管这种方法可根据需要仿制出各个年代画期的颜色,但画肚上一般都有相对比较明显的痕迹,如茶色堆积或茶色不均匀。只要对鉴定知识有中等了解的人都能看出。
第一种:烟熏法
常见方法:1、将画用水雾喷湿,将香灰均匀洒在画面上再进行烘干处理(熨斗烫制、烘烤等)。2、油烟熏制:将书画作
品放置厨房等可直接接触油烟处进行做旧处理。
时间需求:15日内
效果情况:不佳;低仿手段之一
如何辨别:装裱、纸张、气味等方面鉴别
第二种:茶浸法
常见方法:将书画作品放于浓度极高的茶叶水中浸泡,再将其暴晒于强光下晒之,使其表面茶渍呈现枯黄。
时间需求:15天-1个月
效果情况:常见手法;中高仿手段之一
如何辨别:装裱年代、纸张年代
第三种:日晒法
常见方法:将书画作品以水雾喷湿,将其放置于强光下烘干处理(切忌暴晒);等画面干透再将其放置阴湿库房保存15天-1个月后继续烘干;以此方式反复烘制。
时间要求:2年以上
效果情况:高仿手段
如何辨别:画面绘画手法、作者情况
简单的是:用糖色、栗子(壳)水、茶水、赭石藤黄水等染色
1。下把纸放在水里浸湿,注意不要浸太久,只要湿就可以了。
2。把出熨斗把只烫干,要注意不要弄坏了纸啊,为了要平整建议用布盖在纸上,在用熨斗烫。烫久一点。
3,将前面弄好的纸放入微波炉,加热5分钟,之后拿出,冷却后在加热5分钟,来回5次。
好了,现在你的纸已经发黄发卡了……
(1)写画后再用张大千法.
(2)可先上二三遍香灰(轻薄),再上数遍浓茶水(一遍干后再上一遍).最后上一遍白笈水.
(注:香灰以大寺院的为好,用粗纹马粪纸沾香灰,搓.茶水,白芨水可用细浇花喷子喷.)
(3)反复焖水揭裱.
(4)以上诸法综合使用.

解密纸做旧之方法做旧的方法,这种方法绝不是为造假,只为增加效果。
1、先将作品托于一较厚的纸张上,待半干时用棕刷用力刷,使字口出现少量
墨痕。
2、用黄柏、皂角煮水刷作品多遍。可以洗掉浮墨,作品变的黄中带黑,黄柏
可以防止虫蛀。
3、将作品揭掉,再重新托于一张新纸上。
4、用普洱茶末泡水刷作品多遍。
5、最后把茶末连水倒在作品上,过夜,除去杂物。
6、用清水多淋刷作品几遍,干后揭重新接、托。
7、用白芨水刷作品,可以提高亮度,使作品有既老又新的感觉。
8、裱于第二次的负被纸上,完成。
也可以用旧报纸、红茶、树皮、板栗壳等煮水做旧的,也有用砂纸打磨的,但不论如何,最后一定要用白芨水刷一下,否则,墨色出不来。
作品多经过几次水刷后,干了一下就接开了,很容易的。 一天刷1—2次
就可以了,不是很麻烦。
试验过后,才知道怎么做,如果您抽烟,趁着有水再弹几下烟灰,效果更好。
做旧最好先托,否则作品会坏掉。
 
不妨说的细点:
我的这些方法是从故宫一位老裱画师傅那学来的。在她的工作间曾看到乾隆泥金,就和现在市面上的纸一样新,他们每天都在裱古人的奏折、书画,几十块模板满满的。有些古旧的东西破损严重,就用塑料纸垫在下面,然后再刷、托,这样就容易多了,不会的兄弟可以这样做。她说,他们做旧最多用的方法就是用榛子壳,这可是秘方啊。打住!
古人加工纸的方法,先说老祖宗二王时期的涂布!
涂布,顾名思义,就是在纸张上刷东西。刷的是什么?古人太聪明了,他们知道宣纸洇的厉害(其实比现在的宣纸要熟的多),就在上面涂点东西,原来很简单,就是把宣纸的缝、孔给糊住了,让水不太扩散。光这样不行,涂的东西多了就疙疙瘩瘩的,不利行笔,怎么办,很简单,用光滑的石头在纸张上压、擦,纸张就光滑了,要解决的问题就那么点。可现在人为了省事,喜欢厂肆的破烂玩意,不论好坏,还洋洋得意的炫耀——写书法就都用宣纸,孰不知,那破玩意就是起老祖宗于地下,把全国的宣纸都献上,他们也不敢动笔啊。
那个时期用的涂布材料很简单,就是面粉、滑石粉、H2O的混合物。
圣人书时,闻尝手持纸张。用上面的方法把比较粗的麻纸或高丽纸加工一下,你也可以这样牛一把!不信可以试试,决不是传说。
下面将逐步介绍唐、宋元、明清时期不同的对纸张加工的方法,特别将隆重推出两大高手(米、董)的独门绝技,有兴趣的兄弟请跟帖!
周密在《癸辛杂识前集》中说:右军少年多用紫纸,中年多用麻纸,又用张永义制纸,取其流丽,便于行笔。依此断定,当时人书写多用的是光洁流利的纸,这样行笔便飘洒。而今天的人多用发毛的粗毛边来书写,还美其名曰练笔力,而右军却避之,其手下真无力呼?真的不知道今人练的是哪门子的笔力。
唐人多用白麻纸,皆先砑光,而后浆硾,若先涂布再砑光,效果就更好了。现在留下来的唐摩本,多是用这样的方法先加工,而后响榻的。记得前几年看过一为日本学者的论著,他说用高倍数的放大镜看那些原件,在墨迹的裂缝中能隐隐看到发白的东西,应不是虚说。还说到古人有折纸而书的习惯,因纸经过加工后变的硬了,所以在折处留下线条短痕,后被我国一位著名理论家引用,盗版用来说二王、书谱中的折痕如何如何,结果国人就认为是他的发现,他也自得其说,实在可笑。
唐人摹二王真迹,多用硬黄纸,涂蜡使其半透明,也有宋人摹本,多用竹纸涂蜡。同今天的蜡笺差不多。
唐人薛涛制笺多用芙蓉花汁、鸡冠花汁,色若桃花,亦有猩红小笺,大家可以试一下。
现在流行的水纹纸最早出现在唐,但没有实物,我们能看到最早的就是李建中大名鼎鼎《同年帖》。
谢公笺为宋谢景初所制,颜色繁多,比薛涛笺单一的红色有了大的发展,有“十样蛮笺”之说。这应算是现在厂肆色纸的鼻祖了。
其实现在我们常用的纸,在古代都有,但古人有的我们却没有,为什么?失传了!为什么失传?技术发展了!难道技术发展了就叛经被道?没错!有钱就是娘,现在要娘不要老祖的大有人在,假如我开纸厂,我也会这样。想超过古人,妄想吧你!不要说那些氛围啊、环境啊、学养啊虚头巴脑的东西,单就说材料我们就输了一大截。有了良田才会有饭吃,而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其实有这种想法的人在咱们这个圈里还是不少滴,典水就是一个例子!
说纸,除了硬黄之外,不能不说“澄心堂纸”、“宣德纸”,要说纸张加工,那还是明人厉害!今天太晚,明天再说!就看您跟不跟帖了!
澄心堂,后主李煜读书、办公的地方,因才子皇帝一心书画诗词。某日,一时兴起,遂令群臣集体下岗在家待业,又找几个造纸能工埴起大锅于大殿上,干起了抄纸的生意,昔日贵胄评议国家大事的地方就成了一个造纸作坊,注册商标就叫澄心堂牌书画纸。当然,这只是传说,但由此可以看出此纸张的珍贵,那可是皇帝老儿拿江山社稷换来的啊!
史载,此纸是后主设官局监制的,专门为皇帝所用,高兴了可以分赐一些听话的大臣,厂肆根本就没有。后来宋灭了南唐,宫人太监等偷了一些到外面去卖,那价格应该是相当高的。
975年,南唐灭时,内府墙角堆存有数千张,后来就失踪了,按公安的说法简直就是人间蒸发啦。后来,一个叫刘敞的人以重金得100枚,赠给欧阳修10张、欧阳修又转赠梅尧臣2张,那就不得了了。后来梅又在别人那受贿了100张,找人在歙县依样开始仿制,那人回赠了300张。
说的有点乱,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也不知道有用没有,也许大家在一起吹牛时,可以说说玩。
说这纸好,那不是咱老李忽悠,相当的高级啊,其实我也没有见过,就是乾隆皇帝也没有这个眼福。什么“百金一幅”、“滑若铺玉”、“滑如春冰”等等,看着就晕。
这种纸尺幅为33*40CM,比现在的纸要厚,和人民币差不多(千万不要用人民币去写,老婆吗您,后果自负)。必须冬天抄,皇帝提供小火炉,半干揭下涂布复烘,再采用两面砑光技术,所以光洁如冰,我们现在看到的宋人的尺牍手札多是用这种纸写的,不过,是仿制品。
砑光??——就是拿石头蹭
浆硾??——就是在涂布纸上棰打
榛子??——你没吃过,超市有卖
黄柏——实为黄檗,拼音打起来不容易,就凑合了。中药店5毛一两
皂角——中药店有,更便宜
白芨水——就是用白芨炮的水,不能用泡
牛皮纸写字很多人都试过,但太干了,墨都浮在面上,效果不是一般的差。澄心堂纸假如这么简单,那后主亏的可就大发了。
不渗水不能算牛,虽然它一直姓牛,关键是要吃墨又不能洇。您见过用羊毫饱蘸墨和水放在加工过的生宣上的效果吗?豆大的水珠就是不散开,当书写时线条立即干掉,没想到吧!其实当初我也没想到!!
宋人的书画用纸比前代要大些。
就高度说:晋多为24厘米,唐、五代25、6、7厘米,宋30—35厘米,长度也明显增大。种类也大大增多。
宋人加工纸的方法和前代在手法上没有多大的改变,只是材料有了进步。如:今士大夫多糨而后用,既光且坚,以梅天水淋,晾令稍干,反复捶之,使浮葺去尽,是谓春膏,其色如蜡,若以佳墨作字,其光可鉴。
又:有彩色粉笺,其色光滑,东坡、山谷多用之作画、写字。
说了这么多,我只关注“光滑”二字。
老米们所言向来含糊,其论多雾里看花,不好琢磨。向“刷子”、“八面出锋”等等,典水认为都是他在欺诈,凭他的那点劣根性,他会说实话?以前我也这样说过,但大家不信,认为只有刷才是正道,就此典水不再多说。
涉及到加工纸,他也没有留下什么话来,向《海岳名言》一样,都是后人说的。就几个字:多用植物粉汁浸后捶打,这就是宋人的“浆硾纸”。至于用的是什么原料,不清楚。
说到现在,大家以为如何?似乎开始进入主题了,老米不告诉我们,咱不怕,因为加工纸的顶峰到现在还没有出现,真正的高峰在明朝!

如文中未特别声明转载请注明出自:水墨中国SHUIMOTV.COM

上一篇:古人书房佳联赏析下一篇:王羲之王献之尺牍六十种鉴赏
    移动端支持
    手机扫描二维码

水墨中国 ( 京ICP备11045702号

分享到: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水墨中国

© 2001-2019 ShuimoTV.

招聘合作|战略合作|律师事务所|在线联系  

GMT+8, 2015-4-8 15:14 , Processed in 0.100590 second(s), 10 queries.

返回顶部